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多篇著作对此作出深刻论述。我们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加快落实党中央关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策部署,持续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内涵丰富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是应对全球挑战、增强发展动能的现实需要,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选择。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开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出,“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外贸、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当前,全球经贸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国际经贸规则迎来新一轮重构,呈现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市场开放更趋全面,新的经贸规则通过大幅度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推动商品、服务、资本和数据的自由流动;二是规则覆盖更为广泛,延伸至“边境后”领域,涵盖数字贸易、国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三是实施机制更加严格,高标准经贸规则通过强化争端解决机制、透明度要求和履约监督,增强了规则的约束力和执行力。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在制度型开放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下一步,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要体现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通过构建规则规制互认、管理标准衔接的制度框架,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形成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型开放框架。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开放。《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同全球很多国家的产业关联和相互依赖程度都比较高,内外需市场本身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有利于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重点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加强国内大循环在双循环中的主导作用,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二是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更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开放。《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指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从全球视野看,新质生产力是赢得未来国际竞争优势、更好掌握主动权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在高质量专利、关键核心技术、高端人才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部分发达国家在先进半导体、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等领域对华实施技术封锁并限制投资合作,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我国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需加快集聚全球人才、科技、知识、资金、数据等先进优质创新要素,推动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提升和前沿技术革命性突破,加快形成先进生产力。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与世界合作共赢的开放。《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资源分配矛盾日益加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面临压力。对此,需积极适应并有效引导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就是要以自身开放推动世界共同开放,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开放。《深化对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认识》指出,“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着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发展和安全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当今世界变乱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局部断裂风险上升,粮食、能源、数据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再看国内,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深化,改革逐步走向深入,诸多领域的安全风险凸显。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扩大开放并实现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而繁重。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充分考虑更加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以经济安全为基础,构筑与更高水平开放相匹配的开放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增强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动态维护国家安全的本领,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明确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任务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形成更高水平制度供给。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国有企业、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领域改革。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提升对外开放平台能级,赋予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更多自主权,考虑支持其在要素跨境流动、数据安全管理、离岸贸易、国际争端解决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打造层次更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加快优化贸易结构,拓展合作空间。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协调推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扩大优质产品进口。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深化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支持企业内外贸一体化经营,推动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加快发展数字贸易,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秉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支持其进行必要改革以增强权威性和有效性。深入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凝聚国际共识。持续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税收、数字经济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规则制定,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健全开放型经济安全保障体系,筑牢安全屏障。完善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国家技术安全清单管理、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制度,构建多层次安全保障机制。强化重要能源资源、关键核心技术、核心基础设施及粮食供应链的安全管理,确保战略重点领域自主可控。提升对跨境资本流动、金融风险、数据安全、生物安全等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健全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相关机制,有效防范外部金融风险输入。完善跨境数据流动监管框架,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与多元化布局,提升关键环节自主可控能力。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将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重要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作者分别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下一篇:牢记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