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昆明市商务局印发《昆明市促进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聚焦夜“食”、夜“购”、夜“娱”、夜“游”,进一步激发夜间餐饮新活力,建立滇味美食新口碑,打造夜间消费新引擎,赋予夜间消费新动能,擦亮城市夜娱新名片,丰富夜间娱乐新场景,提供夜游线路新体验,展现夜游配套新气象,加快推进多元业态深度融合、消费活力聚集释放的夜间经济创新提质发展,助力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创新模式培育本土“人气”门店
根据《若干措施》,主城五区依托区位、景点等优势在原有夜间经济集聚区的基础上,分别布局建设不少于一条特色鲜明的夜间餐饮主题街区,其他县区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打造夜间餐饮集聚区,鼓励举办具有民族风情或东南亚特色的美食狂欢夜、啤酒狂欢节、酒吧特色派对等特色主题活动。同时,鼓励夜间经济集聚区和商业综合体开办网红深夜食堂,增加“烟火气”“市井味”,开展餐饮促消费活动,打造一批“必吃”餐厅,支持餐饮企业、品牌便利店、特色小店、老字号店延时、错时或24小时经营。探索“餐饮+文化”创新模式,依托现有街区和商业综合体打造“寻味春城、饕餮澜湄”餐饮聚集区,打造一批夜间餐饮消费活力街区、夜间餐饮特色街区,培育昆明本土餐饮品牌和“人气”门店。
《若干措施》支持滇菜特色美食和老字号餐饮企业入驻夜间经济集聚区,鼓励引进咖啡、酒、茶等餐饮业态,评选打造咖啡一条街、酒吧一条街、茶馆一条街等特色街区。鼓励街区和商业综合体开展演艺娱乐、餐饮美食活动,升级餐饮消费品牌。培育夜间特色餐饮品牌,结合夜景、街景、水景,打造不同主题美食场景,举办特色美食集市,引进国内外知名小吃,咖啡馆、酒吧、茶馆等休闲餐饮业的知名企业,进一步丰富昆明餐饮产品。
《若干措施》明确,持续推动南屏街全国示范步行街建设发展,积极引导大型商业综合体业态升级、功能提升,培育引进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新服务”,依托恒隆广场、同德广场、万达双塔、公园1903、南屏步行街等切实将商业综合体建设成为城市消费旅游的终极目的地。鼓励利用商业综合体建筑形态、外部广场、天台等空间,通过艺术装置、声光电的结合打造夜间潮流地标。持续推动官渡古镇等步行街改造提升,加快智慧商圈建设,对达到省级步行街、智慧商圈改造提升试点示范标准的申报企业按政策给予支持。
打造昆明特色夜间消费“文化IP”
《若干措施》支持文化、艺术、社交和零售跨界融合,推动传统百货、超市、线下餐饮等实体零售企业与“互联网+”平台公司广泛合作,拓展便民服务范围。根据夜间经济集聚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大型城市社区消费需求,投放厢(柜)式智能便利设施等移动便民商业服务设施,鼓励品牌连锁企业增设24小时便利店、药店网点。深入挖掘本地传统文化、民族特色,融合音乐、建筑、技艺和历史等特有元素,打造昆明特色夜间消费“文化IP”。引进国内外知名夜间演艺项目,打造体验式、互动式演出项目,支持演艺吧、音乐餐厅、沉浸式剧场等新型消费业态发展,提升特色品质,拓展娱乐、社交属性功能。
同时,进一步提升昆明老街马家大院剧场、南强街88号剧场等演艺中心、戏社等场所建设水平,加快建设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公共体育设施,打造翠湖、盘龙江两岸、海埂大坝、洛龙公园、拓东体育场、滇池绿道等一批夜跑精品路线,鼓励篮球馆、网球馆、游泳馆等延长营业时间。支持24小时自助图书馆、24小时实体书店、24小时健身房、24小时影院等业态发展,打造夜间遛娃好去处、宠物社交场所,满足市民及游客多样化需求。
根据《若干措施》,将景区景点和商业综合体、街区、夜市等夜间消费资源串点成线,主城五区、度假区各推出一条两小时夜间Citywalk线路。鼓励在泼水节、火把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举办文旅活动,依托滇池黄金岸线、云南民族村等景点适时打造特色文旅和夜间活动,创新游玩体验。此外,支持地铁核心线路在节假日延时运营或24小时运营,统筹联动商文旅消费券等优惠促销政策,评选昆明必买伴手礼,使国内外游客“喜欢来、留得住、玩得好、带得走”。
记者缪亚平报道
上一篇:海洋经济动能澎湃
下一篇:近50亿元税惠为科创与制造业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