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8月5日获悉,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服务适配性有效增强。同时,《意见》对照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提出18项针对性支持举措,明确加强金融服务能力和长效机制建设,增强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强度精度效度。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金融作为重要的要素资源,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和“加速器”。相关部署聚焦重点领域,分类施策、有扶有控,将助推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
聚焦重点领域 提出针对性支持举措
《意见》对照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包括“支持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产业合理布局和拓展发展空间”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支持举措。
例如,在优化金融政策工具、支持关键技术和产品攻关方面,提出“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引导银行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技术和产品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
此外,在提升科技金融质效、支持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方面,提出“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时空信息、商业航天、生物医药、网络和数据安全等新兴产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在强化数字金融赋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提出“加强对5G、工业互联网、数据和算力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支持,积极运用融资租赁、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等。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柳颍表示,当前我国处于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此次《意见》提出的硬招、实招,将有力有效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更加便利化的投融资服务,为关键技术和产品的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多渠道引入长期资金,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近年来金融业加大了对制造业的支持和服务力度,其成效已逐步显现。此次《意见》作出的部署,也是金融业自身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