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红河州博物馆精心策划的原创展览“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国抗战歌曲特展”,将于2025年8月8日在红河州博物馆一楼机动展厅向公众展出。
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在山河破碎的最危险的时刻,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彻底觉醒,“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捍卫了领土主权和国家尊严,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
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歌谱手稿
全民抗战激发了音乐家的爱国救亡和创作热情。一首首铿锵的战歌在鲜血中诞生,在炮火中唱响,中华大地“有人烟处,即有抗战歌曲”。这些渗透着词作者火热激情、凝结着作曲家滚烫热血的抗日救亡的时代呐喊,表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誓死抗争的英勇气概。它们激励着无数“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筑起血肉长城,“冒着敌人的炮火”奔赴抗日救亡的前线,投身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
聂耳主演的歌剧《扬子江暴风雨》
音乐艺术始终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进步紧密相连。抗战爆发以来,这些代表着民族精神的抗战歌曲早已熔铸在中华儿女的记忆和血脉之中。它们以高昂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民族化与大众化的艺术风格,鲜明的时代印记和不朽的艺术生命力,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
左翼电影《大路》中的系列抗战歌曲传遍全国
此次展览分为“国统区的呐喊”“根据地的歌声”两个篇章,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设计与实物呈现相结合的方式,将一批珍贵的历史图片、歌谱、美术作品以及照片、书籍、邮品进行综合展示,展出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期间创作并在全国唱响、流传较广的抗战歌曲以及背后的故事,用音乐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用战歌提振国威,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冼星海在延安指挥合唱队演唱《黄河大合唱》版画
此次展览还将展出的50首歌曲通过二维码的形式进行有声展示,观众可通过扫码方式聆听到这些久违的抗战歌曲。
何士德作曲的《新四军军歌》歌谱《团结就是力量》歌谱手稿据悉,展览在红河州博物馆一楼机动展厅将展出三个月,欢迎广大观众朋友前往参观。
上一篇:印美要打贸易战了吗?
下一篇:东方材料:选举庄盛鑫为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