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
超清
高清
流畅
继续播放
当前非Wi-Fi网络,继续播放将产生流量费用
视频播放失败
建议打开央视新闻观看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制造已成为世界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制造中有像盾构机这样的大件,也有很多看上去不起眼却很新奇实用的商品。比如太阳能风扇帽、会喷水雾的风扇伞、微型挖掘机等等,凭借着新颖的设计、丰富的种类和高性价比,这些中国产的特色商品畅销全球,受到了各国消费者的追捧。
最近在海外某社交平台上爆火的一段视频中,一位美国女博主为正在户外烧烤的父亲送上了一份父亲节礼物——一顶中国制造的太阳能风扇帽。随后,戴上帽子的大叔就像个孩子一般手舞足蹈起来。视频发布后,播放量轻松突破数百万,收获超56万点赞,随后这款太阳能风扇帽开始在美国多个线上平台走红,成为不少户外工作者和夏日出行者的“解暑神器”。消费者普遍反映,这款帽子的风扇运行良好,能很好地抵挡炎热酷暑天气。而这款神奇的帽子正产自“世界超市”浙江义乌。
义乌某家太阳能风扇帽生产车间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除了义乌本地的这家工厂,厂长江泳滔老家安徽还有6个工厂也在同时开工,目前一共完成了30万顶的生产任务,还有将近20万顶的订单正在生产。
太阳能风扇帽爆火后,江泳滔团队打算做新一轮的升级,他们计划在帽檐增加穿孔设计,来适配扎丸子头的女生,并推出喷雾款,在喷雾中添加花露水,实现清凉降温与防蚊虫叮咬双重功能,甚至还计划把空调或电热毯“搬”到帽檐上,研发冬季热风款。细化需求、细分场景,这就是义乌小商品市场能够持续迸发活力的核心密码之一。作为全球闻名的小商品之都,这里超过50%以上的经营户每个月都有一定比例的新款推出,迭代速度非常快。正值夏日,记者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看到售卖便携式小风扇的店铺随处可见,店内的展品琳琅满目。从传统的手持小风扇,到创意十足的挂脖风扇、头戴式风扇,再到功能多样的太阳能风扇、喷雾式风扇,各种款式应有尽有。
凭借发达的外贸渠道和丰富的产品设计,这些小风扇近日在世界多地迎来了销售热潮。位于波兰华沙近郊的GD中国商城有6座商业楼,是中东欧最大的商贸集散地之一,这段时间,小风扇在这里销量激增,成为今夏炙手可热的消暑单品。
张吉英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一位伞具经营户。今年,她店铺里一款经过创新设计的防晒伞,在国外掀起了一股流行风潮,与国内消费者追求防晒伞小巧轻便不同,国外客户更偏爱大尺寸款式。比如在中东地区,人们喜欢雨伞里面能喷水雾的款式,以追求更好的降温体验。
张吉英告诉记者,她父亲做了一辈子伞,1997年她带着父亲的期许和家传的老手艺,从绍兴上虞来到义乌创业,从一米摊位起家,发展到成立自己的企业,开启公司化运营。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2010年张吉英开始打造自主品牌,2013年借“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她的公司在100多个国家注册了涵盖20多大类的伞具品牌商标,开发出超3000种自主设计产品,成功在国际市场打响了自己的品牌。
基于对消费需求的敏锐捕捉,张吉英将传统技艺与现代需求巧妙融合,研发出众多伞具款式。这些创新款式一经推出,便迅速赢得了市场认可。前不久,张吉英店铺里3000把风扇伞刚刚走完出口程序,客户随后又追订了3000把。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从头顶生风的太阳能风扇帽,到轻巧随身的便携式风扇,再到晴雨兼顾的风扇伞,这些“小而美”商品的市场爆火绝非偶然,而是精准匹配多元需求与场景的必然。这些爆款并非依赖高精尖技术,而是基于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在传统产品基础上大胆创新。以“微创新”激活传统品类,让看似寻常的小商品迸发新的生命力,成功撬动庞大的消费市场。这背后反映的正是对市场需求的深度理解以及对产品创新的持续探索。
根据市场需求,创新产品设计,将传统产品赋予新的功能,采用这种“旧瓶装新酒”模式的不只是义乌。作为全球主要取暖器出口生产基地之一,宁波慈溪有100多家取暖器企业,其出口量约占全国取暖器出口总量的三成。去年冬季欧洲降温明显,引发了取暖器抢购潮,再过两三个月,欧洲秋冬季的销售旺季又将到来,为了赶上这波流量,宁波慈溪的取暖器生产企业正在抓紧赶制一批批取暖器订单,这些订单将被运往法国、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乃至全球各地。截至目前,不少企业今年的出口量已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40%。根据全球“碳中和”政策,一些企业近几年还研发了几款夏天可以当循环扇,冬天可以当取暖器的产品,这款冬夏两用的产品,销量以40%~50%的速度逐年增加。
宁波慈溪市某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松烈:“取暖跟风扇本身是两个产品,它们的一些性能指标、要求迥异,解决这两者差异性,包括结构上的一些设计,是需要不断地研发迭代的过程。通过一些程序的设定设置,包括它里面发热的载体的一些不同变化,来实现两者平衡的一种功能跟技术。”
这家企业生产的取暖器,目前在法国已有80%~90%的市场占有率。在另一家电器企业,一款Wi-Fi智能取暖器的出口量增长也尤其明显。
宁波慈溪市某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余辉:“它可以实现手机上控制开和关,产品的定时、预约功能,比普通产品的销售价格,可以增加10%~20%左右。在欧盟的节能减排的法规下面,这一款带Wi-Fi智能控制的产品,基本上能达到90分的分数线。”
眼下正值南半球冬季,在新西兰,慈溪出口的多款取暖产品派上了大用场。
事实上,市场爆火的不仅是小商品,以小微型挖掘机为代表的小型机械设备同样在海外市场掀起热潮。相较大型设备,这类细分领域的工业消费品填补了精细化作业需求缺口,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又一典型例证。眼下,在山东济宁汶上县的一家小微型挖掘机企业,新生产的一批小型挖掘机正陆续发往欧洲。
企业精准锚定欧洲人“花园经济”的需求,将自主研发的微型挖掘机打造成家庭用户的“效率神器”,完美适配欧洲庭院改造、绿植移栽等精细化场景。今年1至6月份,企业出口额已达到281万美元。这一个个生动案例,正是中国商品凭借精准需求洞察、灵活创新设计和可靠品质保障,赢得全球消费者与商户信赖的缩影。从日用百货到工业机械,中国制造正在受到全世界越来越多消费者和商户的青睐。
从贴牌生产到自主品牌,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出海,一件件风靡全球的特色商品,见证着中国制造的成长与蜕变,也展现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活力和潜力。这些商品之所以能走俏,还是因为针对消费者的需求,玩出了花样。细分市场,细化场景,摸清消费者具体细微的需求。有品质,有匠心,有创意,小物件儿也可以做成大生意,也一样能在全球舞台上书写精彩,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品牌的跨越。
编辑丨李作诗 薛晨 张娟 宫祥诚 刘志敏 隋懿轩
下一篇: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继续保持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