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公馆)
“印度就是一个死亡经济体”。
刚刚川普,公开嘲讽印度。这话已经很难听了,相当于直接定性或者诅咒,结果印度莫迪,也没敢回怼,来了句,“印度马上就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这相当于两位“赢王”在菜市场吵架,A说B,你家鸡,生不出蛋,B理直气壮地说,我家鸡能变凤凰。
那么印度到底是死鸡,还是凤凰?这个话题还得辩证着去看,因为印度的未来,也深刻影响着亚太地区的大国格局。
首先川普为什么要公开羞辱印度呢?
答案是印度这家伙不老实,野心大。
这些年既想赚第一大金主美国的钱,还跟军事大国俄罗斯走得很近;既把贸易关税壁垒提得很高,保护本土产业,又对外资企业一顿乱割,想让其他国家让利。
印度虽然不咋地,但架不住很自信,举国上下都看不上东大,就想做比肩老美的全球大国。
川普上台后,本来想发展一下印度,今年2月份还特地邀请莫迪到白宫,给了很高的礼遇。
一方面想着帮印度好好发展制造业,未来关键时刻能平替东大,从而达到制衡效果。另一方面,培养其在南亚做代理人,帮助美国扩展全球军事威慑力。
结果呢,这货制造业一团糟,代加工都做不好,苹果手机都能检测出大肠杆菌。军事上,跟巴基斯坦打,被一顿胖揍,干下好几架高级战机。
川普看了直摇头,这货挺丢人啊。
这就算了,这段时间,川普因为俄乌问题,跟俄罗斯闹僵了,发现印度一直在背后帮俄罗斯售卖能源,赚得盆满钵满。
跟印度谈关税,让印度站队听话,结果印度明摆就想两头吃利,这也是把川普逼急了,好小子,该教育教育了。
于是直接对印度,把关税提高至25%。而后放出狠话,印度就是一个死亡经济体。里子面子,都不放过你。
所以川普这里面也是带着气话说的,但莫迪强行辩解,印度未来就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吗?
公正客观地讲,逻辑上还真是。
印度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多。
人多,而且穷人也多,现代化又严重不足,所以大基建就非常有空间,那么政府每年去投资大基建拉动经济就行了。
过去十年,印度经济平均增速还能维持到6%左右,虽然在相同发展阶段,并不突出,但奈何体量就是大,而且印度既是生产主体,还是消费主体。
只要印度人有改善生活的需求,那么经济增速就不会降下来,而印度人的生活,提升空间很有很大。
而世界第三和第四,分别是德国和日本。
日本老龄化非常严重,产业也备受挤压,而德国,虽然经济坚韧,但架不住人少啊,总共才8000多万,人口量级有限,没法跟印度比。
所以说句难听的,印度靠堆量,只要领导不是太蠢,印度市场靠自发的推动经济增长,不出五年内,就会超越德日,成为全球经济第三大国。
但然后呢???
这个问题很重要。
其实一个国家最大的挑战,并不是把经济发展起来,而是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阿根廷、巴西、墨西哥、马来西亚、菲律宾、俄罗斯等国家,曾经经济都非常好,但都没有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最后一路滑坡,成为了经济上的二流国家。
在我看来,印度同样难以逃脱。
这就要对印度有非常深刻的了解。
翻看历史,给印度一个面子,现在的印度现状有点像我们的民国时期,但还不如我们民国时期。
民国是半资本半封建社会制度,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剥削关系在民国依然普遍存在。印度更厉害,它现在是半资本半奴隶制社会制度——高种姓剥削低种姓,远比地主剥削农民还厉害。
民国国家处于半分裂状态,老蒋也指挥不动那些军阀;现在印度也差不多,莫迪也指挥不动那些印度地方邦。
印度这个国家是多党竞选执政。这种制度,最大的弊端就是,政治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牺牲掉国家利益。
就拿印度举例,莫迪为了自己所在政党的基本盘竟然煽动民族矛盾,打压印度境内穆斯林,捧印度教信徒,在国内制造民族矛盾。
但我们不同,一直把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挂在嘴边,实现了真正的民族文化、精神、意识的大融合。
其次印度如果要改革重大弊端,就必须下猛药。
但多党竞争执政的制度,导致执政者改革的时候总是束手束脚,说白了还是不愿意为了国家的利益牺牲自己党派的利益,所以印度现在连个随地大小便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更别说改革种姓制度了。
其实最早甘地率领印度独立的时候就有很多有识之士建议甘地取消印度教种姓制度。具体方法就是鼓励种姓间通婚,预计四代印度人以后种姓制度将大大削弱,甚至消失。
但圣雄甘地骨子里还是个虔诚的印度教徒,他不同意。
后来尼赫鲁不断挑衅东大,如果那次在中印边境问题上,印度打赢了,尼赫鲁凭借战胜大国之威,举全国优待之势,也许能废除或者削弱种姓制度。
但是他们打不赢东大,最后自己也身败名裂郁郁而终。
这次莫迪问题更大,别看口号叫得响,跟巴基斯坦输了国运之战后,不可能再有全国性的名誉和权威,更推不动改革。
无法改革的印度,就只能是一群营养不良、大字不识一个的低种姓印度人,供养一群高种姓印度人。
低种姓印度人,是很难产生实际经济价值的,即使种地,都没那么多田。进厂工作,打个螺丝都没那么多机会。
印度公布的失业率,一直注水严重,很多低种姓印度人都不包含在内。所以在内部改革层面,如果不出现一个有远见且有铁腕手段的领导人,这个国家大概率会跌入中等收入国家。
低种姓人不产生经济价值,而只是在国内充当肥料,这不是开玩笑。
接下来再看地缘局势和全球格局。
印度本来可以学东大,靠人口红利,参与全球化浪潮,把经济送入快车道中,往前赶一赶。
结果川普一上台,就开始玩逆全球化,而且还对印度加收高额惩罚性关税,这会对印度长期在全球化分工中的定位,冲击很大。
这也意味着,印度靠廉价劳动力生产的产品,很难卖到国外赚钱。
接下来全球重商,谁的产业强,资金多,谁发展更快。
然而印度的外资投资营商环境一直都是公认的世界倒数第一,对于国外的企业,动不动就收割,冻结资金,吃官司。
谷歌、亚马逊、诺基亚、三星等国际知名企业均曾在印度遭遇数十亿的 “天价罚单”,今年5月,印度居然对欧洲车企追溯了十年前“漏缴”关税,开出28亿美元天价罚单。
逻辑就是,只要印度本土企业发展不好,就用法律对外企“开刀”,对了,印度冻结小米48亿人民币,还没有追回来。
比亚迪本来想去印度建厂,结果害怕跑了,最后还被印度以 “税费缴纳不足” 为由要求补缴 7.3 亿卢比税款(约 6350 万元人民币)。所以印度对于外资的脑回路,不是一般国家能比。
最后就是人工智能对于印度的挑战。
印度最大的优势是人口红利,但人工AI恰恰取代的就是人口红利,一旦未来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水平提高,那么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会遭遇灭绝式打击。
换句话说,人工智能出现后,印度庞大的人口红利就彻底失去效用,因为再牛的人工,也不如高精度机器人好用。况且印度的人工,良品率一直都很低,无法统一规范化。
所以综上所述,内部阶级矛盾、逆全球化贸易和人工智能挑战,都是印度这个国家摆在明面上的雷区。
印度虽然可以通过堆量,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但对于美国和东大,会是断档式的距离,而且在人均GDP和收入层面,继续跑输绝大多数国家。
所以某种意义上,川普的评价也有道理,因为一旦逆全球化开始,大基建投资结束,人工智能爆发后的印度,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将意味着面临非常大的人口臃肿灾难。
说是死亡经济体,倒是有些夸张,但一定是一个没有系统建设性,且充满各种结构性矛盾的经济体。
所以现在的印度人,只要有钱就移民,更改国籍,他们宁愿在美国当牛马,也不愿意在国内当高种姓贵族,因为心里大抵也清楚了未来的发展结果。
就看莫仙能赢到什么时候了。
来源:子说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