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60℃、桥箱40℃!沪苏湖大桥下的“滚烫坚守”,让高铁稳稳立住硬币
创始人
2025-08-05 21:51:55
0

(来源:上观新闻)

进入8月,台风影响已过,长三角铁路暑运再次面临高温和大客流的双重考验。在沪苏湖高铁这条去年年底才开通的新线上,日均150多对高铁列车创下了历史新高,开行数量相较之前增加四分之一以上。

这条线路穿过元荡湖的“天空之镜”,全长100多公里的松湖特大桥是全线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高铁越开越密,大桥检修的重担也越来越重。在旅客们惊叹于列车窗外的水乡风光之际,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7岁的“青春护桥人”每天在凌晨的薄雾里、盛夏的热浪中发现问题、排除隐患。

上铁集团上海工务段盛泽高铁桥梁检查工区桥隧工通过桥洞攀爬至沪苏湖松湖特大桥内部。

一天洗三次澡

凌晨4时30分许,天还未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上海工务段盛泽高铁线桥车间点名室内,副工长陈冲正在传达当日安全注意事项。工作刚7年的他,面庞黝黑,一双原本军绿色的劳保鞋磨损严重,洗得发白。“我们负责的线路很长,超过150公里,最远的检修点开车要两个多小时才能到,想要和太阳‘赛跑’,避开高温时段,必须得早起。”陈冲介绍。

确认好携带的工具和人数,陈冲按照安全规定要求穿上长袖防护服,把一瓶1.5L的矿泉水挂在身侧,组织众人通过墩身爬梯进入大桥桥面下方的梯形桥箱中,开始了一天的作业。此处桥梁横跨整个元荡湖,因此必须一次性完整检查6公里距离、200多个桥墩。只见他们两两一组,熟练地穿梭在高度只有0.8米的桥墩下,手持敲击锤依次确认吊围栏、U型卡扣、螺栓等零部件状态。“只要发现有螺栓松动,立即拆卸换新,确保桥梁整体结构稳定、安全。”陈冲说。

随着太阳越升越高,桥面上热浪蒸腾,钢轨温度达到60摄氏度,热量传导到下方的桥箱内,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桑拿房,大家的衣服几乎滴下水来。“这样的衣服回去晾干后会留下很多盐巴,几乎能立起来,不能再穿。所以每次回去都得洗澡洗衣服。”陈冲说。由于提前安排的计划需要考虑到当天气温、列车运行等诸多因素,有时一天内需要分好几个时间段“见缝插针”开展检修工作,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洗3次澡。

正午时分,团队终于完成了元荡湖上桥梁的检修任务,回到阴凉处整理装备。陈冲取来凉茶,“咕嘟咕嘟”一口气喝下,看着桥上疾驰而过的列车,目光明亮:“做好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做好一件事。只要这桥梁稳当,列车跑得快,咱们的工作就有价值。”

上铁集团上海工务段盛泽高铁桥梁检查工区桥隧工集中巡查沪苏湖松湖特大桥内部箱体状态。

老一辈的传帮带

在艰苦的条件下盯牢细节,守护万千旅客的安全并不容易,老一辈的传帮带显得格外重要。

“记牢了!混凝土梁检查要‘一看二敲三听’,空鼓的声音发闷,开裂的缝里会积灰……”烈日当头,盛泽高铁线桥车间副主任沈国强蹲在地上,额头上的汗珠子直往下掉,他抹了把脸,拿着那张塑封的“桥梁检查提示卡”,给一旁的年轻人讲解。这张卡片上,一条条写着不同桥梁的检查重点:混凝土墩台查下沉、倾斜,钢桁梁看螺栓扭矩,支座盯水平位移……每一条都是老主任30年大桥维护经历攒下的实用技巧。

作为参与过沪苏通大桥等多个超级工程的技术骨干,沈国强明白细节对安全的重要性。暑运高温让桥梁热胀冷缩更明显,他带着团队翻《高铁桥梁维修规则》,结合自己处理隐患的经验,教年轻人怎么判断钢混结合梁接缝偏差。

夏天中午桥面温度快到40℃,沈国强和年轻人一样,穿着长袖工装,后背早就被汗水湿透,紧紧贴在身上。他几乎每天都泡在现场,从早到晚,和年轻人一起检查、排查隐患,在他的带动下,团队里的年轻人也干劲十足。

与大部分“00后”同事相比,而立之年的陈冲已经算“前辈”了。除了传授技术,他也非常关心年轻人的心理状态,主动找他们谈心。“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负责沪通大桥的维护检修,那个桥墩有30多米高,下面就是滚滚长江水,我常常吓得两腿发抖,不敢动弹,不过经历过几次就好了。”在用自己出糗经历鼓励同事的同时,陈冲还会教他们一些应对酷暑技巧。

有陈冲这样的“大哥”带着,“00后”们也渐渐习惯了酷暑。

上铁集团上海工务段盛泽高铁桥梁检查工区桥隧工郑乐灏敲击桥下螺栓,判断是否松动。

年轻人的成长

就算是在凌晨,箱梁里的温度也高达40℃,陆学敏、朱科钺等“00后”护桥人蜷缩在80厘米高的支座空间里,手里的检查锤敲在钢体上,发出清脆的“叮叮”声,头灯的光束在钢结构上晃动。

在漆黑箱梁里,只能靠头灯照明,耳朵成了“最灵的工具”,陆学敏能从敲击声里分辨出毫米级的空鼓。“高铁能稳得立住硬币,靠的就是这毫米级的较真。”陆学敏说,每次看到列车平稳驶过,就觉得“蹲在80厘米空间里的腰酸背痛,都值了”。

年纪最小的朱科钺今年刚进单位,迎来首个暑运。虽然入职时间不长,但在工友们的用心指导下,业务已经日渐娴熟。他负责记录和复核数据,将每一处检查结果都详细地登记在册,形成一份完整的桥梁“体检报告”。这些看似枯燥的数据,是未来进行趋势分析、预判桥梁健康状态的宝贵依据,为定期开展索力检测、给诊断桥梁“脉象”提供依据。

一列列动车组列车飞驰在青山绿水之间,宛若一条条巨龙。而在旅客们看不见的地方,这些“高温逆行者”们用脚步丈量责任,以匠心保证安全和畅通,在一个又一个日常中书写着坚守与担当。

原标题:《钢轨60℃、桥箱40℃!沪苏湖大桥下的“滚烫坚守”,让高铁稳稳立住硬币》

栏目主编:李晔 题图来源: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王力 通讯员 扈玮 过云松 刘威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法国南部发生森林大火 过火面积... 当地时间8月5日下午,法国南部奥德省发生一起大规模森林火灾。截至当天傍晚,过火面积已达1500公顷,...
华丽巨蚊“以蚊治蚊” 湖...   近期广东省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时刻牵动着众人的心。当地采取的防控措施,也引起了不少关注。其中#佛山...
医疗机构门诊命名不得“标新立异...   针对部分医疗机构使用模糊、笼统或容易混淆的门诊名称,少数医疗机构为吸引患者,利用谐音、形容词等暗...
导游年度工作计划最新或2023... 在新的一年里,我决心认真提高业务工作水平,为我社经济效益的发展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在以...
矿业局最新或2023(历届)工... 一、地矿方面 年工作思路及举措1、国家“xx”规划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