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最话FunTalk 何伊然
编辑 | 刘宇翔
2024年底,苹果离全球首家4万亿市值公司,就差一小步。
然而,这一小步如今成了难以跨越的天堑。7月9日,英伟达成为全球第一家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的公司;7月31日,微软成为第二家站上4 万亿美元的公司。
在同行的衬托下,苹果的2025年显得格外落寞。在标普500指数呈现上涨态势之时,苹果股价却逆势暴跌,市值一度跌落到3万亿美元关口之下。
市值动荡的背后,是外界对于苹果在AI领域停滞不前的担忧。
6月的WWDC被外界批评为“近年来最令人失望的开发者大会”。本应成为“苹果智能”核心的新版Siri语音助手推迟发布,苹果花了大量的时间来介绍许多在安卓手机上早已实现的AI功能,例如实时翻译、跨App内容识别……
就连在大会上做介绍的苹果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克雷格·费德里吉都显得底气不足,颇为尴尬地承认:“我们将继续努力让Siri 更加个性化的功能。这项工作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达到我们的高质量标准……期待在来年分享更多相关信息。”
费德里吉表示,苹果将在开发者软件中搭载代码补全工具和OpenAI的相关功能,并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部分AI基础模型的底层架构。
分析师推测,此举显示出苹果将AI领域的重点放在后端基础建设而非前端交互,但是苹果在AI领域乏善可陈的表现说明了公司遇到了技术瓶颈,尚未开发出外界期待的“多模态”模型。
有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在使用尖端大语言模型升级Siri时遇到了困难,模型无法对语音指令做出更复杂的响应,而OpenAI等从零开始构建生成式AI语音助手的“后来者”反而没有遇到类似困难。
有投资机构认为,苹果距离推出“真正的AI助手”至少还需3年,远远落后竞争对手技术整合的速度,在AI领域的落后可能给苹果带来“生存性风险”。
01
值得庆幸的是,最新一季财报让苹果稍微可以松口气。
当地时间7月31日,苹果发布了截至6月29日的2025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本季度,苹果总营收940.4亿美元,同比增长10%,是2021年12月以来最强劲的季度营收增长;净利润234.34亿美元,同比增长9%。
报告期内,大中华区营收153.69亿美元,同比增长4%。此前,大中华区营收已连续两个季度缩减。只不过,扭转颓势的直接原因并非苹果产品更新换代所带来的吸引力,而是中国政府为电子产品提供的“国家补贴”。第三财季是国补政策实施后的第一个完整季度,除了第三方渠道,苹果官网也在6月加入了国补阵营。
库克透露,iPhone累计出货量已超过30亿台。“得益于顾客极高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我们所有品类和所有区域市场的活跃设备现有使用量再创历史纪录。”
核心业务稳健的成绩与用户的忠诚度,是苹果在AI领域采用稳扎稳打策略的底气,可是市场的耐心终究是有限的。苹果在舒适区待的时间太久了,习惯性的保守战略让外界越发质疑苹果在AI时代还能领先多久,就连苹果内部也充斥着担忧。
财报发布后,库克罕见地在乔布斯剧院举行了苹果的员工大会。
会上,库克介绍了公司的AI发展前景以及一系列产品计划,再次强调了苹果长期以来的“后来居上”风格。“我们通常不是第一个涉足新技术领域的公司,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都有成熟的产品……但我们最终开创了产品类别的‘现代形态’,我对AI的看法也是如此。”
副总裁费德里吉则解释了Siri升级延期的原因。
“我们最初想做一个混合架构,融合两套不同系统的Siri版本,但后来意识到这种方式无法达到苹果的质量标准。”目前,苹果转向开发全新端到端架构,该项目由Vision Pro负责人迈克·罗克韦尔团队主导。
02
尽管面上表达得很轻巧,实际上,苹果AI团队今年以来始终处在动荡之中。
2018年,苹果从谷歌挖来约翰·詹南德雷亚担任AI 负责人。
AI领域需要先投入大额资金,边开发边琢磨产品的形态,但是苹果习惯先确定最终目标再开发产品,因此詹南德雷亚许多设想和资金需求得不到费德里吉的认可。
ChatGPT横空出世之后,苹果才开始组建开发大语言模型的AI 团队。由于进展缓慢,苹果不得不和谷歌、OpenAI 等竞争对手就技术合作开展谈判。詹南德雷亚力主采用谷歌Gemini,但苹果企业发展团队更看好OpenAI,最终后者取得了胜利。
作为空降高管,詹南德雷亚一直没有融入苹果的核心领导团队。据知情人士透露,他是一位管理风格宽松的技术人员,领导能力并不出众。当行业形势骤变后,库克对詹南德雷亚推动AI落地的执行力失去了信心。
3 月,詹南德雷亚被剥夺了包括Siri 和机器人项目在内的开发控制权,在公司的话语权进一步降低。
今年初,苹果AI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明拟定了初步开源路线图,计划优先开放专为iPhone等移动设备优化的轻量化语言模型“Ajax LLM”,并向高层展示了模型Demo。
该计划遭到了费德里吉明确反对。他认为,开源会使苹果公开模型压缩算法细节,让同行对手有机会复现“以性能换体积”的端侧优化策略,这会让苹果丧失差异化优势。据媒体透露,端侧AI是库克定下的战略,没有回转余地。
拒绝开源的决定引发AI团队强烈不满,他们认为苹果“设备优先”战略已严重束缚技术发展。7月,庞若明宣布离职,加入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眼下,扎克伯格野心勃勃地试图用AI硬件重塑交互形式,试图打造AI时代的“iPhone”。
AI团队的动荡让外界担忧苹果对顶尖人才丧失吸引力。苹果对此显得倒是很淡定,强调过去一年招聘的12000名员工有40%加入了研发部门,公司人才队伍整体稳定。
或许是想再给机会,或许是不希望看到技术骨干流失,据媒体报道,苹果又在组建“Answers,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AKI)”团队,打造具备网页抓取与知识回答能力的AI机器人。该团队由前Siri负责人罗比·沃克领导,向詹南德雷亚汇报。
库克在员工大会上表示,他不认为iPhone会被替代,但有可能诞生功能互补的新终端,他相信苹果可以在AI领域实现领先,“机会尽在我们掌握!”
03
8月1日,64岁的库克正式成为苹果历史上任期最长的CEO,超过了乔布斯。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舆论认为苹果COO杰夫·威廉姆斯会是库克的潜在接班人。然而,威廉姆斯在7月宣布将在今年内退休。苹果表示,运营高级副总裁萨比赫·汗将接任COO,他在过去六年负责苹果的全球供应链,在行事风格与库克极其相近。
统计显示,能直接跟库克汇报的苹果高管半数已经超过60岁,管理层的年龄结构暴露出人员更新换代的紧迫性。外界担忧,一旦出现突发状况,苹果很有可能陷入“临时拼接”“多头管理”模式,极有可能造成动荡。
库克一直没有透露过他所中意的人选,只提过人员应当“出自苹果内部”。
目前,外界认为主导M1芯片Mac产品线转型的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约翰·特努斯最有希望。首先,特努斯现年49岁,在高管团队中有着明显的年龄优势;其次,他的个人成长轨迹非常符合苹果默认的“设备优先”潜规则;最后,他的行事风格温和谨慎,符合苹果的调性。
但也有批评人士认为,特努斯缺乏长远眼光,创新能力平庸,他能够获得重用更多是靠着办公室政治和好人缘避开了有坑的项目。“他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团队里的一员,而不是一个成熟的领导者。”舆论认为,特努斯更适合担任辅助者。
或许,在寻找合适接班人上,苹果要向老对手微软学习。
“这个行业不推崇传统,只尊重创新。”2014年,纳德拉接替鲍尔默成为微软的第三任CEO,这是他上任伊始的宣言。彼时,微软深陷创新者窘境:在移动互联浪潮中掉队,公司市值十年停滞不动。
盖茨和鲍尔默看中了纳德拉在工作中的魄力和敏锐的市场眼光。在发展Bing的时候,纳德拉可以放弃个人晋升,主动去雅虎挖来陆奇担任自己的上级;在带领云部门的时候,他在考察多家独角兽后决定在Azure平台上以较低的特价提供Linux,放弃Windows的授权费,将业务重点从规模庞大的服务器和工具业务,转向当时几乎没有任何收入的云业务。
事实证明,纳德拉都赌对了。
盖茨认为,这位脾气温和的印度裔工程师对科技如何在全球的应用和体验上很有远见,“这正是微软未来扩展产品创新和成长所需要的。”纳德拉力推的“移动为先,云为先”战略让微软在AI时代抓住了机遇,科技业的老将成为更先站上4万亿大关的公司。
试想一下,要是微软没有找到纳德拉,而是选择一位力挺PC电脑或软件工具的高管接班,它很有可能会像诺基亚一样沉沦。
无论是在内部完成AI迭代,还是在外部竞争中重塑生态,在AI时代处于落后位置的苹果更需要有一位有远见的、强有力的领导者,而不是一个善于执行的高级经理人。
所以,合理预测下,苹果大概率会找一位对AI终端新形态有着深入洞悉的悍将,而不是“第二个库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