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丽华 中青在线记者 郭艳丽
当全国的多数城市还在与热浪角力时,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巴塘草原已迎来一年当中最美的季节。
每年7月25日至8月1日,玉树的草原便成了“流动的舞台”。赛马会,这场起源于吐蕃时期,已延续千年的盛会,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诠释,也是玉树向世界递出的传统文化名片。
赛马会现场。更尕次成/摄今年的赛马会约有2000余匹玉树马从海拔三四千米的草甸汇聚而来。这些“高原精灵”耐寒性极强,绝大多数能在零下35摄氏度的严寒中生存,善走山地沼泽,最高时速可达18公里。它们戴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编织头饰、颈系铜铃,与主人默契相伴——长期的训练让它们即便在“摩肩接踵”的疾驰中,也能保持秩序,完成“跑马射箭”“乘马悬体”“马上叠罗汉”等高难度动作。
赛马会现场。更尕次成/摄最燃的时刻,是骑手们高举五星红旗入场时,现场数万观众的欢呼如浪,与马蹄声、铜铃声交织成一片。康巴汉子头戴“英雄结”(红色发饰,象征勇敢——记者注),卓玛们身穿缀满银饰的藏袍,面带自信的微笑。
赛马会现场。更尕次成/摄除了激烈的马术表演,趣味十足的牦牛赛、民族歌舞展演、传统服饰走秀同样吸睛。年轻的骑手们在赛马间隙跃上牦牛背“秀骑术”,阿妈们用酥油茶为选手加油,孩子们追着赛马跑跳,不时还有小狗穿梭其间……这场盛会,是马背上的竞技,更是草原儿女对生活的礼赞。
如果说赛马会是刻在大地上的“动态史诗”,那么已举办到第三届的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大展则是定格在光影中的“生态长卷”。
夜幕降临,格萨尔王广场上的户外灯箱铺展开光影长廊——藏羚羊在夕阳中回眸、雪豹一家在岩壁间守望、藏野驴在彩虹下飞奔、兔狲埋伏在雪地里静候猎物、藏狐在田间打闹嬉戏……
玉树州摄影家协会主席布琼介绍,今年的摄影展以“万物共生·和美江源”为主题,展出从全国数万件投稿中遴选出的2200余幅佳作,摄影展期间还举办了摄影训练营、名家讲座、影友擂台赛等系列活动,并正式发布了《三江源·玉树生态人文摄影线路指南》和《三江源调查》,发行了“大美青海·江源玉树”明星物种与精品景区明信片,让玉树代表性野生动物与自然景观,成为传播玉树魅力的“形象使者”。“我们希望通过摄影展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专业指引,向世界讲述三江源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故事,助力打造玉树‘野生动物王国’生态摄影旅游品牌,推动玉树生态旅游目的地首选区建设。”布琼说。
第三届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大展现场。玉树州摄影家协会供图玉树州文旅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玉树是我国和亚洲最重要河流的上游源区,三江源国家公园90%的区域在玉树,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水塔”。玉树素有“名山之宗、江河之源、歌舞之乡、牦牛之地”之称,文化璀璨。从赛马会到摄影展,玉树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诉说着同一个主题:对自然的敬畏、对文化的坚守、对生活的热爱。
志愿者巴青南加(左一)在赛马会担任计时员。共青团玉树州委供图22岁的巴青南加先后参与了共青团玉树州委组织的多次志愿服务:“在青超联赛现场,我担任举旗手,迈步绿茵场,感受青春与竞技的热烈碰撞;在格萨尔王广场上,健美比赛的力量之美与摄影大展的光影魅力交相辉映;在扎西科赛马场,我作为计时员紧盯赛道,看精彩舞蹈展现独特风情,牦牛比赛的憨趣与赛马的疾驰都在秒表跳动中定格。这些鲜活热烈的场景,终成心底不灭的热忱,而付出时悄然生长的感动,恰是这段时光最珍贵的注脚。”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