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日前,记者走进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参观“侵华日军第一〇〇部队细菌战罪证陈列”展览。当生物武器、细菌作战、活人实验这些触目惊心的词条化作具象陈列,那段被刻意掩盖的黑暗历史,正透过锈蚀的器物发出无声呐喊。
步入展厅,一座等比例复原的侵华日军第一〇〇部队本部模型与泛黄官兵合照率先闯入视线。照片中整齐列队的日军身影,与展厅深处受害者扭曲的面容形成鲜明对照。玻璃展柜内细菌培养皿上的斑驳痕迹依旧清晰可辨,手术器械的金属寒光与泛黑的实验场景复原,共同构建起跨越时空的罪证链。
展厅内,伯力审判的庭审录音持续回荡,与陈列的罪证实物形成隔空对话。1949年,在苏联军事法庭上,战犯的供述细节与现场展出的细菌培养器皿、实验报告等物证高度吻合,完整揭露了侵华日军实施细菌战的系统性罪行。这些跨越时空的声音与实物,既是对历史的确证,也为当代人敲响了勿忘历史的警钟。
侵华日军第一〇〇部队的成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精心伪装和逐步升级的。其前身可追溯至1931年11月关东军设立的临时病马收容所。1933年2月,关东军司令部将其改编为关东军临时病马厂,并将厂址由奉天(今沈阳)迁至新京(今长春),为后续的军事化扩张奠定基础。1936年8月1日,关东军军马防疫厂正式成立,标志着侵华日军第一〇〇部队正式成立。
侵华日军第一〇〇部队逐渐抛弃以马匹等动物防疫为研究内容的伪装,转向有组织的国家军用细菌研究,成为日军生物战的罪恶机器。“这就是当年侵华日军第一〇〇部队实施投毒作业的真实场景。”讲解员站在展馆中央,指着一艘斑驳的木质船声音沉重地说。“船首人员负责警戒,中间两人操控方向,尾部人员则专门实施投毒。”这艘长约3米的木船,正是侵华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直接罪证。
参观者魏先生与放暑假的儿子驻足于展柜前,仔细观看罪证实物。“孩子主动提出要来,他说必须亲眼见证这段历史。”魏先生对记者说,“当教科书上的文字变成具象化的证物,这种直观的冲击让爱国主义教育变得如此真实。”身旁的少年久久凝视展品,全程沉默。
据馆方介绍,该专题陈列展览是系统揭露侵华日军第一〇〇部队细菌战罪行的重要平台。整个展区面积达1100平方米,展线长度207米,共展出历史照片320余张、文物350件(套)、档案65份以及音像资料5份,全方位还原了那段黑暗的历史。如今,长春市在侵华日军第一〇〇部队遗址基础上建设了一座遗址园,供人们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馆内参观者或长时间驻足观看,或低声交换感受。离开展厅时,魏先生表示:“带孩子来参观,就是要让他真切体会到和平的珍贵。”少年坚毅的眼神,则给出了最好的回应。
作者:王艺博
责编:秦楚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