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揭阳日报)
在揭阳古城,有一道传统名点——酥糖,以其口感美味、制作精良的独特工艺,在美食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它不仅是当地民众喜爱的茶点,更是承载着一抹乡情和一份儿时的记忆,吸引着众多美食爱好者和文化研究者的目光。
2025年夏,“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采访组一行怀揣着对传统美食技艺的浓厚兴趣,前往榕城区中山街道永革社区沟仔墘街双芝围的美味斋总店,探访了这项市级非遗制作技艺的历史和传承故事。
美味斋糖酥制作技艺传承点位置图。阿龙 制图产糖之地,甜品增多
糖酥,也被称为酥糖,是中华特色传统名点之一,是春节应时糕点,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酥糖由屑子和麦芽糖骨子组成,屑子是酥糖的基本原料,用面粉、棉白糖、熟纯芝麻仁、桂花等合制,麦芽糖骨子是麦芽糖酿制而成,经过原料配制、碾屑、熬糖、拉糖、压糖等多道特殊的传统工艺精制而成,产品呈长条和麻将形,块型整齐,用蜡纸包好,酥糖屑中均匀分布着麦芽糖骨子,吃时酥糖屑香甜、麻香浓郁、骨子松脆入口即溶。
酥是个会意字,从禾、从酉,因禾和酉(代表酒)是古代食品中最常见的两种,因此,酥字的本义是指酪类食品,由牛羊乳制成,又称“酥油”。在汉字发展中,又延伸出松脆的义项,更指松脆的食物,如酥糖、桃酥。潮汕人喜欢把酥糖倒过来称为糖酥,其实,在义项涵盖上,有着更广的内容。酥糖,指的是松脆的糖类食品;而糖酥,更多的是指由糖制作而成的各种食品,亦即回归到酥字的本义表达上:含糖食品。
糖,是揭阳的特产。据清乾隆《揭阳县志》卷七“物产”载:“糖:以蔗为之,有乌糖、砂糖、白糖三种。”揭阳地区盛产甘蔗,清代就有农民种蔗制糖,好多农村有榨糖的土作坊糖寮,渔湖仁辉村(今属溪南街道)还建有糖寮市集码头(可回看本系列第102站)。而清代一批揭阳富商,如“泰兴”(可回看本系列第214站)、“祜记”(可回看本系列第229站)等,大都由经营蔗糖和夏布起家,把生意做到苏州、上海一带,也将揭阳的特产蔗糖推广到北方。据1990年《榕城镇志》载:民国时期,县城就有“刘财合”等一批专门经营糖制品的商号、商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揭阳还在钉屐街(今东环城路东北段)成立了揭阳县蔗糖生产合作社联合社,有社员29名,股份1400股。
揭阳产糖,因此揭阳人的含“糖”食品自然就多了起来,糖酥,就伴随着节日喜庆和婚庆民俗,成为市民家里常见的食品。
源于清末,历史悠久
揭阳糖酥,是从中原传承下来的,是揭阳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揭阳糖果生产有200余年历史,清初有“米花喜糖”的制作,后来又生产“五云方”,清代中叶开始生产月饼、五仁饼、糕点等。解放前,榕城的糖果饼干作坊约40家,多为前店后厂,解放初仍为私人经营,1965年合并为揭阳糖果公司属下的公私合营加工场,其产品仍为传统糕点为主。改革开放后,榕城美味斋秉承传统制作工艺,制作的花生糖、油麻糖、鸡蛋酥糖、米花糖、糖狮等糖果深受榕城人民喜爱,其娴熟掌控火候和捏做的技巧传承了揭阳糖果制作工艺。
美味斋糖酥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清朝末年,创始人黄坤明,榕城人,因家庭贫苦,为求生计,经亲戚介绍,1959年到锡场制糖世家拜林彦光为师,学习糖果制作技艺,回来后,自己开起家庭小作坊,自产自销。1988年,黄坤明和妻子将家庭小作坊办成伟雄饼食店,也就是美味斋糖饼店的前身,后来发展为颇具规模的“美味斋饼家”,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位于沟仔墘街中段的美味斋。郑楚藩 摄品种多样,制作考究
沿着古朴的小街前行,记者一行来到这间老少皆爱的糖果店,店内琳琅满目的饼食糖果摆满货架,花生酥、芝麻糖、糖狮、乒乓粿、腐乳饼等各式潮汕喜饼、喜糖,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揭阳传统民俗风情。
美味斋店里糖酥食品琳琅满目。郑楚藩 摄据了解,美味斋糖酥制作技艺至今已传至第三代,目前主要传承人为黄坤明的第二个儿子黄志炜,他自小耳濡目染,深受祖辈传下来的这门技艺熏陶,1989年高中毕业后,就跟随父亲学习糖酥制作技艺,继承了“美味斋”糖酥制作的传统工艺。
为了提升产品品质,1997年,黄志炜到广州酒家学习深造。在他的传承发扬下,美味斋糖酥严格执行技艺标准,质量标准,食品卫生标准,坚持不合格的原料不进厂,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进入下道工序,不合标准的糖酥不允许摆卖的原则,确保块块甜美,盒盒新鲜,使得制作出来的美味斋糖酥深受顾客欢迎。因其糖酥制作技艺炉火纯青,在同行中脱颖而出,2013年,美味斋糖酥制作技艺被列入榕城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3年,美味斋糖酥获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制作糖酥的原料看似简单,实则每一种都对糖酥的口感有着重要影响。”黄志炜告诉记者,美味斋糖酥主要原料为花生、芝麻、白糖、醋、麦芽糖等,生产工具主要是炭炉,鉎鼎、搅板、刀砧。制作时先熬煮糖浆,这一步需要凭经验,掌握火候,糖浆不能熬过火,要恰到好处,接着将原材料按所制作的花色品种,放入糖浆,然后用糖机快速搅拌均匀后,迅速放在平整的案板上压紧压平,再用糖尺和糖刀切成块状或条状,最后进行密封包装。
压糖。黄济英 摄切块。黄济英 摄分装。黄济英 摄美味斋糖酥制作技艺传承了揭阳糖果制作工艺,需娴熟掌控火候和捏做技巧。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制作技艺的精湛与原料的考究,从采购原料、准备配料到制作成形,每个环节都需要亲力亲为。搅拌糖水、炒果仁等环节对火候要求极高,炒动次数也需严格掌握。
传承发展,古法创新
在父亲黄坤明的影响下,黄志炜与一家人潜心于糖饼的研发与创新,在选材、进料、加工、制作上都事必躬亲、精益求精。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因为品种多且对质量要求又高,黄志炜一家人从年头忙到年尾,很少有休息日。每逢佳节前夕,就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大家同心协力在经营,大家分工协作、默契配合,有的负责销售、送货,有的负责生产、制作。中秋节前是月饼订单旺季,春节前则有很多人来预订乒乓粿,因此节前我们全家总动员,都要加班加点赶工制作。”黄志炜说。
记者采访黄志炜(右)。郑楚藩 摄
几十年来,兄弟几人传承揭阳糖果制作工艺,一路坚持和奋斗,不但把最传统的技艺及文化传承下来,还不断开拓创新,如今在美味斋,不仅能看到花生酥、米花酥、鸡蛋酥糖等老式糖果,还能看到绿豆糕、瓜籽糖、雪花酥、拉丝豆贡、拉丝豆仁等新式做法的糖果。凭借着良好的产品品质和逐渐建立的口碑,纯手工制作的美味斋糖酥受到更多食客的追捧,美味斋也逐渐壮大,生产、加工、销售的地方由最开始的20多平方米,扩大到如今的1000多平方米,还在榕城区榕东街道、梅云街道和揭东区磐东街道开设了分店。尽管规模扩大了,但他们更加注重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传统美食的新活力。
一脉相承的技艺得以薪火相传,黄志炜铭记祖辈的教诲,将传统技艺传承给儿子黄育添。“我们希望能通过一家人的努力,让传统饼食糖果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让揭阳市民能一直乐享记忆中的美味。”黄志炜回忆起自己少年时学习方糖制作的艰辛历程,吃了不少苦头,但正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坚守,才让美味斋糖酥制作技艺得以更好地传承下来,让糖酥背后的潮汕文化为更多人所熟知。黄志炜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传承者来学习这一非遗技术,同时也希望能将美味斋糖酥承载的潮汕文化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让更多的人了解潮汕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糖酥文化,美味共享
随着揭阳古城成为热门旅游地,到店里购买糖酥的游客人数也日益增多。除了受到本地群众的喜爱之外,外地客人也纷纷闻名而来。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时有顾客前来店里选购糖果,一位来揭阳游玩的广州市民说:“听说这里的糖酥很好吃,价格也不贵,所以这次特意来挑选几盒锦糖当手信带回去给亲朋好友。”
作为非遗特产,美味斋糖酥制作技艺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象征吉祥甜蜜。在潮汕传统民俗中,诸如婚庆、祭祀、敬神、走亲戚等礼仪,都要用糖果寄托愿望,这些美食的制作,凝聚着一代代传承人对社会的奉献,承载着一代代人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可贵品质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近年来,黄志炜带着美味斋糖酥参加了榕城区文化旅游等部门组织的相关活动,如2019年,参加香港潮州节展销会;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参加广东省文化旅游博览会。博览会上,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现场品尝之后,赞不绝口;2022年和2023年,糖酥产品参加榕城区文化旅游体育局举办的“文化和旅游日”展销活动;2023年8月,糖酥产品参加榕城区“古城民俗文化嘉年华”揭阳市榕城区第九届“出花园”成人礼之旅宣传推广活动;2023年9月,糖酥产品参加榕城区文化旅游体育局、溪南街道办事处主办的“粤夜粤美、魅力榕城、美丽滨江”文化旅游体育展活动;2025年3月30日,糖酥产品在揭阳楼广场参加我市举办的揭阳马拉松赛博览会。在黄志炜和家人的不懈努力下,美味斋糖酥名闻遐迩,很多媒体也纷纷进行采访报道。
2024年,美味斋在揭阳楼广场参加揭阳市“庆国庆”非遗展示活动。黄济英 摄目前,美味斋产品除在揭阳、汕头、潮州地区热销外,还在广州、深圳、黑龙江以至香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内外国家和地区上市,古老的技艺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永续常新。
来源:揭阳日报
记者:池妍
实习生:吴旻宣
编辑: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