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主题专家会议:水泥
创始人
2025-08-05 17:55:13
0

(来源:纪要头等座)

1、反内卷短期措施与效果

·政策背景与短期措施:水泥行业返利点工作启动早,国家政策前,2024年四季度已陆续开展。短期主要通过错峰生产和加强行业自律,避免过度竞争。

·短期盈利改善情况:2024年1-3季度该行业全面亏损,上半年亏损12亿;2025年上半年,行业实现160亿利润。错峰生产和行业自律等短期措施效果虽不稳定,但能避免全行业亏损。

2、中长期产能超产治理进展

·核定产能摸底结果:6月工信部对31省份核定产能摸底,过去10-20年各省份或自治区核定审核产能约16亿吨,较此前统计少2亿吨。差异原因:一是企业上报设计产能与审批产能有别,如部分企业审批4000吨,实际设计5000吨并按此上报;二是生产天数计算有变,过去按310天计,现工信部核准按300天,部分生产线依环保等级调为270天,环保A级可生产330天(A级企业少),主流270-300天。

·监测系统推进阶段:7月30日行业熟料产量监测核算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结束,预计8月论证并发布。工信部选重庆为试点,核算办法公示后重庆将率先试点。监测误差目标控制在3%,不超过5%。

·产能出清与利用率预期:截至2025年7月底,水泥行业累计出清产能4500万吨(部分为16亿吨表内指标出清)。产能治理后,利用率预计至少提升15个百分点,理想提升20个百分点,从50%提至65%-70%(行业平均接近70%可能性大)。西北、东北和华北部分区域因产能利用(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率低,治理后难达行业平均,需行业自律和错峰生产配合。

·2026-2027年执行节奏:2026年部分省份进入严格管理期,部分观望,或现混乱期;2027年产能超产治理将全面推开,并与国家碳排放监测有机结合。

3、区域执行差异与挑战

·2025年区域执行现状:2025年多数区域仍正常超产,仅部分区域有监管动作。四川都江堰某企业日超产被环保部门叫停7天,按超产天数补充;河南一家企业超产被通报,但无后续处理;山东2024年环保督查记录每条生产线超产天数,2025年五六月份(或六七月份)超产信息公示,未见后续停产等措施。云南2025年发文推进超产治理,因国家层面细则未出,尚未正式实施。此外,水泥企业熟料产量监测主要采用月度盘库模式,而非每日监测超产。

·2026年管理规划:2026年起,理论上所有企业不得超产。重庆作为试点单位,预计严格执行;四川、贵州、山东、云南四省份计划自行推进超产管理;其他省份大概率观望。

4、产能治理对盈利与价格影响

·吨毛利提升预期:当前龙头企业吨毛利较差时约40-50元,阶段性脉冲可达60-70元,但难维持。产能治理后,安徽、浙江、湖北、江苏、广东等超产严重省份的超产部分将被削弱。华东、华南等核心区域吨毛利有望常态化达60-70元。治理后旺季无需讨论10-15天的错峰生产,吨毛利稳定提升将改善行业盈利。

·错峰生产调整方向:产能治理完成后,错峰生产将调整。旺季无需进行10-15天的错峰生产,仅需在一季度等淡季停40-60天;梅雨季节小检修,适当停产或不停。长期看,错峰生产的政策性指导文件大概率取消,更多依靠行业自律。目前各省停产及行业自律多为企业自发,无政策强制要求。

·短期价格反弹节点:当前水泥价格弱势,部分区域按完全成本算已亏损,但未达现金流亏损。8月中旬雨水高温、台风等结束后,需求将季节性环比提升。预计8月下旬至9月,湖北、宁夏、湖南、广西、广东等局部区域价格将反弹约30元。长三角未触底且有盈利,反弹空间小。企业等待需求支撑价格提升时机,四季度后期需为全年盈利贡献增量。

5、需求与长期展望

·熟料与水泥需求预测:从熟料产量来看,2024年熟料产量为11亿吨,预计2025年将降至10.5亿吨,未来三到五年熟料产量及消费量将稳定在10亿吨左右。这一预测基于人均消费量的合理性,10亿吨熟料对应的全国人均消费量为750公斤,与国际水平(国外水泥熟料掺加比90%-95%)相比处于合理区间。产能方面,治理后的熟料产能约15亿吨,稳定后产能利用率将维持在70%。水泥需求方面,2025年全年水泥需求预计保持在17亿吨,同比有5-6%的大幅跌幅;2026年仍将处于负增长状态,但跌幅会进一步收窄;到2030年前后,水泥需求预计将稳定在15亿吨左右。熟料掺加比是影响水泥质量与成本的重要因素,行业效益好、价格高时,熟料掺加比高;行业竞争激烈、价格低、利润差时,熟料掺加比下降以节约成本。

·农村公路需求影响:农村公路建设对水泥需求的拉动作用有限,初步测算总量约1000-2000万吨。从区域分布看,发达地区农村公路新建及修缮空间较小,需求主要集中在相对偏远、落后的区域,以及农田治理等新需求领域。施工主体方面,农村公路建设多由地方施工队承担,这类施工队更倾向使用本地中小水泥企业的产品。从企业结构看,前20大水泥企业的农村水泥需求占比普遍在20%-25%,最高不超过30%,而中小企业的农村袋装水泥及相关需求占比明显更高,至少40%,部分企业更高。因此,农村公路需求主要利好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供应对水泥总盘子有一定积极影响。

Q&A

Q:在线监测系统是否为第三方系统?

A:各省工信部现有水泥行业监测系统主要针对排污,但环保部在线监测平台未覆盖熟料产量监测,因此当前推进委托第三方监测系统。在线监测核算办法由工信部委托建筑材料联合会,联合大企业实施,系统属于第三方,非政府部门。未来该系统可能并入环保部相关检测系统,但目前不确定。当前第三方监测系统初步计划对外公开至省/区月度数据,并设有举报平台。短期仍以第三方系统为主,无政府部门介入。

Q:在超产治理方面,做得好的省份的成功原因及采取的差异化措施有哪些?做得不好的省份主要有哪些?后续有哪些改进空间或契机可能推动其治理心态变化?

A:2024年四季度工信部发布超产治理相关文件,但2025年并非正式限制超产年份,今年多数区域仍正常超产,需补指标的企业可公示公告。跟踪显示,四川、山东治理措施较明确;河南企业超产仅通报无后续,云南发文但因国家细则未出未正式推进。2026年重庆将作为试点严格管理,四川、贵州、山东、云南或自主加强治理,其他省份大概率观望,后续需跟踪是否有更多省份加严管理。

Q:关于水泥行业超产治理及碳管理相关政策的具体要求,以及涉及的碳配额、成本增加等问题应如何理解?

A:2024-2026年为政策初期阶段,主要由工信部牵头推进摸家底工作,环保部等待前期成果;政策由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后期监管、执行及处罚将由环保部介入。2024-2026年实行单位强度管控,企业碳排放配额无约束;2027年进入管理深水区,转为总量管控,年度碳排放额不得超,日常监测结合单位排放强度。当前多省份发布年产能天数,2027年后超产将由环保部处罚。碳税征收取决于行业盈利情况;碳配额总量将逐年收缩,具体降幅由环保部确定;2027年熟料产量数据将对外公开。

Q:2027年水泥企业免费配额的核定标准是基于企业设计产能,还是近年平均实际产量?若基于后者,是否存在企业为获取更多配额而增加当前产量的情况?

A:2027年水泥企业免费配额的核定标准为核定产能与实际产量双结合。环保部负责后期监管,核定产能以生产线建设时环评认定的产能为准,超产即视为超排;同时结合生产许可证换发要求,需实现核定产能与实际产能统一。由于生产许可证换发非实时更新,其效应存在滞后性。

Q:工信部下发的密文后续是否会公开?超产治理对中小企业是否会严格执行?

A:密文一直未公开,但行业内已公开相关治理信息——2023年7月行业协会发布指导文件响应工信部要求,明确两点:一是企业需尽快上报实际产能数据;二是超产生产线若有补指标计划需于2023年12月31日前公示。治理对大中小企业一视同仁,超产将通过在线监测与环保部介入实施惩罚。当前困难在于部分超产明显的大企业尚未上报实际产能数据;补产能进度上半年较慢,下半年将加速,因时间窗口至2023年底,可能2024年放宽以推动低效产能出清。当前行业市场调整难度加大,纯市场化出清产能在多地不适用,超产治理是必要且有效的措施。

Q:重庆的熟料产量监测系统是否采用盘库形式?重庆试点模式预计何时向全国推广?

A:重庆试点尚未正式开始,熟料产量监测核算技术规范将于8月召开论证会,论证会结束后对外公开,随后重庆正式启动试点。选择重庆作为试点的原因是当地工信厅对相关工作积极且与环保局合作密切。正常推进下,试点推广时间预计为9月至明年上半年。当前水泥企业主要监测月度产量,后期在线监测系统将覆盖日产、月度及年度产量。

Q:在线监测系统上线的成本如何?监控效率能否达到较高水平?

A:在线监测系统的监控效率方面,由天津院测试的目标误差控制在3%,最大误差不超过5%,技术手段无重大问题,主要依据生料计量及生料、熟料参数,具体情况可与主做该系统的华新交流。成本方面,华新可无偿转让系统,接口费用约几千元,整体费用不高。

Q:如何看待近期部分此前不允许异地置换的省份开放置换的现象?未来是否会成为常态?

A:目前仅安徽省在工信部、工信厅及环保部门协调下开放了500万吨总量的异地置换口子,主要与龙头企业区域地位及西南劣势产能置换需求相关。其他不允许异地置换的省份均未开放,且受环保总量管控压力限制,若为水泥行业开口需其他行业压减,目前无其他省份达到龙头企业推动政府开口的条件。允许异地置换的省份置换速度偏慢,核心区域更倾向通过限制超产实现产能简化。考虑当前已8月,年内不允许异地置换的区域再开放可能性极低。

Q:重庆成为试点单位的原因是什么?

A: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受外围冲击较小,冲击主要影响中下游市场;贵州明年将趋严治理超产,因此重庆作为试点单位具有合理性。

Q:湖北今年多次推进相关工作未成功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A:湖北位于长江中游,上下游市场均可进入其市场,区域执行情况一般,且未成为真正的试点单位。

Q: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地不适合作为试点单位的原因是什么?

A:若作为试点单位,治理达标后,上游及周边市场主体将进入该区域,对本地企业产生较大冲击,因此不适合。

Q:长江流域不同省份在产能限制执行节奏上的差异是否会引发不公平感并影响执行节奏?山东与河南若治理

力度不同可能产生哪些区域影响?

A:若山东明年治理较严而河南治理不严,可能导致区域之间的冲击和相互影响。

Q:如何理解今年及未来两三年中长期水泥熟料需求的后续变化?当前大型水泥项目、基建陆续开工(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及农村公路条例文件是否会拉动农村或公路层面的水泥需求?基建需求是否能起到托底作用?

A:今年上半年熟料水泥增速下滑4.3%,熟料产量基本持平。预计2024年熟料产量11亿吨,2025年10.5亿吨,未来3-5年熟料产量及消费量稳定在10亿吨左右。水泥需求方面,今年全年约17亿吨,明年延续负增长但跌幅收窄,2030年需求预计降至15亿吨左右。西藏水泥需求仅限本地及西南地区受益,15年总需求约3500万吨,当前区域内产能可满足需求,2028-2029年需求高峰期需四川阿坝、青海格尔木、云南等地外来供应。农村公路建设对水泥需求拉动有限,预计体量1000-2000万吨,主要集中于偏远落后地区,发达地区新建及修缮空间较小;该需求更利好中小企业。总体来看,农村公路需求对水泥市场有一定积极影响但规模有限。

Q:当前水泥价格弱势是否具备涨价条件?后续价格走势将在哪些阶段出现变动?当前水泥行业亏损程度如何?距离现金流亏线的空间如何?

A:当前水泥价格弱势主要因需求不足难以支撑涨价,企业正等待时机。8月中旬后,雨水、高温、台风等天气因素消退,需求将出现季节性环比提升。当前多地价格接近成本线,按完全成本计算部分区域已亏损,但未达现金流亏损阶段。若8月中旬未涨价,9月或出现季节性价格反弹,集中在8月中下旬至9月,湖北等局部区域反弹时间受错峰生产协调进度影响。涨价幅度预期一到两轮,落实约30元,超跌区域需补涨,长三角因未见底且仍有盈利,反弹空间有限。全年盈利预期400多亿,需四季度贡献。

Q:当前华东地区行业层面是否处于盈利状态?

A:当前华东地区行业层面处于盈利状态,未出现亏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以此作为投资依据出现任何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水暖工程师工作计划范文 水暖班... 每年都要写一份总结,给我们自己的工作一份肯定,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现在我们的企业在飞速的发展壮...
医院放射科最新或2023(历届... 一年来,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医院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下,我科室同志齐心合力,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
上观智库特聘顾问张军:“书呆子... (来源:上观新闻)当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轻轻拨开小书房那扇门时,午后的光斜斜印在书...
社区城管季度工作计划范文 城管... 为保持我市的创卫成果,进一步加大卫生先进单位、卫生先进小区的创建力度,给广大群众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
村镇远程教育工作计划范文最新或... 一、基本情况我校现有教师14人,学生210余人。有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二配置。二、指导思想按上级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