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过去都得守着水井等水浇地,现在用滴灌技术,不仅省时省力还能精准灌溉。”8月5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水泉村郭六十八站在地头,欣喜地望着眼前750余亩应用新技术的田地,对丰收充满期待。
水泉村通过精准测算农田灌溉水效系数,将传统渠灌升级为滴灌、微灌系统,配合耐旱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稳定保持在0.65以上。
新城区嘉仕蓝莓智慧园区工人正在调整滴灌设施。
位于讨思浩村的嘉仕蓝莓智慧园区是高效节水的典范,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蓝莓生长环境的精准调控,水肥利用率大幅提升60%至90%。
在新城区广袤的田野上,“科技+”的节水变革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灌溉方式。
科学用水、高效节水,不仅守护了水源,更成为农民增收的“助推器”。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以“节水”为笔,在农业、工业、城乡与生态领域精准发力,交出了一份以水促发展的生动答卷。
工业园区的变化同样显著。内蒙古德昇绒毛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内,设备升级后可将污水处理再利用在厂区绿化等方面,每年可节约用水320吨。
内蒙古德昇绒毛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内,工人熟练操作升级后的设备进行生产。
厂长岑建强向记者展示着节水改造账单:将传统染缸升级为自动化染色后,公司总用水量减少了近两成,减少废水排放五成,企业因此获评市级节水型企业。
新升级的设备有效地帮助企业进行节水减排,压缩生产成本。
节水改造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更减少了环境负担,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提升。
新城区将节水宣传融入细微之处,注重观念浸润。党政机关率先垂范,实施节水改造与零碳项目,引入废水回收系统,将盥洗废水、直饮水尾水收集利用于冲厕、洗车等环节,良性循环。
节水理念更深入校园社区。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节点,知识竞赛、生动讲解走进海新小学、讨思浩小学等校园,通过“小手拉大手”将节水意识从课堂带入家庭。
今年上半年,新城区社区节水宣讲活动就有12场,覆盖2.3万居民,发放资料1.5万份。让“节约每一滴水”,逐渐内化为居民的生活新风尚。
“新城区以节水行动为抓手,制定了新城区节水行动清单,编制印发了新城区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实施方案,严格落实精准补贴、节水奖励、计划用水管理,在辖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新城区农牧水利局副局长薛俊平表示,新城区还将继续在各领域构建起“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现代水资源管理体系,为首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水动能”。
从农田的精灌细作到工厂的循环再生,从机关的示范引领到社区家庭的自觉行动,新城区以系统思维构建起“节约用水、绿色发展”新生态。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郑学良
实习生:梁良
新闻编辑: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