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 吴璐妮
岳阳是“中国黄茶之乡”,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在当前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品牌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如何加强岳阳黄茶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是推动岳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025年8月,我和西北大学“九不采”黄茶守艺承香队队员们一道,来到我的家乡岳阳,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研究。我们在岳州茶社采访市茶产业办常务副主任陈绍祥、岳阳首席黄茶大使陈玥嘉,并学习茶艺茶道,在屈凤春茶业有限公司学采茶、制茶,在君山银针体验馆观摩各式规格的君山银针茶品,在市科技馆科普黄茶知识,内容丰富,收获良多。结合我平时的学习,形成了调研思考。
一、岳阳黄茶品牌建设的现状
1.品牌建设有基础。岳阳黄茶拥有“君山银针”这一中国十大名茶及“北港毛尖”等历史名茶,品牌历史悠久。“君山银针”以“三起三落”冲泡奇观和鲜醇口感享誉中外,曾多次作为国礼。2023年品牌估值25.08亿元,2024年突破30.84亿元,价值显著。其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入选湖南省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
2.品牌产业有规模。截至2024年底,岳阳市茶园面积32.17万亩,茶叶总产量3.48万吨,其中黄茶1.04万吨,综合产值突破89亿元,带动6.5万多农户增收。君山区、岳阳县、平江县等主产茶区形成产业集群,如君山区打造黄茶产业园,岳阳县黄沙街茶香小镇获评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和研学基地,发展态势良好。
3.品牌质量有标准。制定了DB43/T769-2013《岳阳黄茶》DB43/T1858.2-2020《地理标志产品岳阳黄茶第2部分:加工技术》等3个岳阳黄茶地方标准以及T/YYSCX001《岳阳黄茶》等8个团体标准,为岳阳黄茶产品质量提供了标准化技术支撑,保证了产品质量。
4.品牌创新有突破。产品上,开发“岳州八景”创意砖、“洞庭秋月”手撕饼等文创产品,推出“茉莉黄茶薄片”“平平淡淡”便携饮料及新式茶饮、杯泡茶等。营销模式上,推动“五走进”活动,创办门店、体验店,做实商标授权许可,加强品牌管理。
二、岳阳黄茶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1.品牌集中度不够。虽“君山银针”有一定知名度,但整体品牌体系分散,其他品牌影响力小、市场认知度低。各区县茶企各自为战,缺乏整合与协同,难以形成合力,市场竞争力不足。
2.品牌文化挖掘不深。虽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但挖掘传播不够深入系统。对君山银针等名茶的历史典故、传说故事等的整理宣传不足,未能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宣传侧重产品介绍,缺乏文化内涵深度植入,难引起消费者情感共鸣。
3.品牌质量管控有待加强。部分茶企因设备落后、工艺不规范,导致茶叶品质参差不齐。质量检测标准和手段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且缺乏统一质量标准体系,不同企业产品在品质、口感上差异大,影响整体品牌形象。
4.品牌营销渠道相对单一。销售仍以线下渠道为主,线上渠道占比小且电商运营水平不高。对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新兴渠道和方式运用不足,品牌传播范围和效果受限。
三、加强岳阳黄茶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强品牌整合与规划。挖掘独特品质与文化内涵,突出岳阳黄茶生态、健康、文化特色,打造“1+N”品牌格局——以“君山银针”为核心,整合其他品牌,引领多企业品牌协同发展。制定岳阳黄茶品牌建设中长期规划,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行业协会参与的品牌建设机制,形成合力。
2.深入挖掘和传播品牌文化。系统整理挖掘历史文化、制作技艺、名人典故等,编撰书籍、拍摄纪录片,丰富文化内涵。如结合洞庭湖、岳阳楼文化,挖掘君山银针“会跳舞的茶”背后故事,打造独特茶文化体系。创新传播方式,借助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制作有趣有内涵的内容,吸引年轻消费者。
3.强化品牌质量管控。建立从种植到销售的全过程质量标准体系,引导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稳定一致。健全质量检测与监管体系,严打假冒伪劣,维护品牌声誉。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快传承人培养,以人才支撑品质,续写“君山银针、针针金贵”的非遗传奇。
4.拓展品牌营销渠道。加强线上营销,加大电商投入,建立官方平台,开设旗舰店,利用直播、短视频、社群营销等方式提升销量与知名度。拓展线下渠道,与经销商、零售商合作开设专卖店、形象店,参加展会,与景区、酒店等合作开展茶旅融合营销,推广特色商品。
原标题:岳阳黄茶品牌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