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本报讯(记者 池阳 通讯员 王立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保障异地就医结算便利、可靠,区医保局实现了从“结算通”到“监管联”的发展,提升了京津冀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结算便利度和医保基金监管实效。
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2024年以来,区医保局通过督促医药机构进行系统改造并及时完成验收,实现了所有开通门诊异地直接结算业务的定点医药机构同步支持社会保障卡及国家医保电子凭证就医,持续做好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
目前,全区122家医疗机构和74家零售药店支持异地直接结算(含个人账户异地使用),其中,8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涉及恶性肿瘤门诊治疗,糖尿病等常见病种,共审核门诊慢特病参保人1.31万人次。
同时,区医保局、河北省廊坊市医保局围绕两地医保大额数据跨省核查、医疗票据真实性核查、信息共享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于2023年11月协同签订《医疗保障基金异地协同监管框架协议(2023年—2025年)》。
区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24年起通州区每季度对廊坊市医保局提供的医保数据进行核查,针对住院直接结算医保内金额大于3万元的费用,抽取不低于百分之十的病历进行复核并落实反馈机制。协议签订以来进行了6次核查,涉及17家定点医疗机构,加固了医保基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