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乐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助力盐碱地蝶变
创始人
2025-08-05 13:57:04
0

转自:新华财经

“铁营洼,铁营洼,十年九载红荆花,涝了收蛤蟆,旱了收蚂蚱,不旱不涝收盐嘎巴。”一首描绘昔日贫瘠的童谣,是山东省乐陵市铁营镇11万亩盐碱涝洼地的历史写照。如今,这片曾经“不长庄稼”的“铁营大洼”,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蝶变为生机勃勃的“聚宝盆”,蹚出了一条盐碱地综合利用促共富的新路径。

支部领航,梨园飘香

大白张村梨园里,套袋的“皇尊蜜梨”压弯枝头。村党支部书记张忠华说:“四年前,这里还是没人要的盐碱废弃地,光秃秃一片。”愁则思变。村党支部认准“支部强、产业兴”的路子,领办合作社,整合坑塘边角,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在盐碱地上种出了“黄金梨”。

“去年头一茬收了3000斤,村集体账上多了10万多块钱!”张忠华说,“从剪枝、套袋、采摘,春天有‘梨花节’,秋天有‘采摘游’,一年四季有活干、有钱赚,乡亲们不用出村就能增收。”昔日的废弃地,成了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能人归巢,泥鳅欢腾

在六星塬村,标准化池塘水波荡漾,泥鳅欢腾翻起朵朵水花。作为响应乐陵市“雁归兴乐”号召返乡的能人,村党委书记孙连军说:“刚回来那会儿,看着乡亲们日子紧巴,心里急啊!”在镇党委支持下,孙连军带领村“两委”建起了6个标准化泥鳅养殖池和育苗车间。

“小泥鳅,大能量!”孙连军说,“去年单池亩产提高到5000斤,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更让他自豪的是,这项目“接地气”,目前前来取经学习的有60多拨人,带动周边邻近9个村发展起泥鳅养殖业。

科技赋能,荒地生“金”

在南营村水蛭养殖基地的恒温恒湿大棚内,一个个养殖池整齐排列,宽体金线蛭在池中缓缓蠕动。“这个项目盘活了村里的闲置大棚。”村党支部书记铁爱东说。此前,村里在盐碱地上建的西瓜大棚效益不佳,正闲置时,镇党委、政府依托盐碱地水质、温度优势,引进德州繁蛭生物科技公司,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建成集科研、孵化、养殖、回收于一体的生态循环水蛭养殖基地。

科技赋能,让盐碱地的“短板”一跃成为发展高附加值特色养殖的“跳板”。目前,基地已投入1100万元,改造9个高标准大棚、25亩养殖区,投放种苗130万条,并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培育2户示范户,提供“种苗+技术+包销”全流程扶持,促进当地农户增收。“预计年产量3.5万斤,产值达500万元,市场供不应求。”负责人崔旭说。

党群连心,巧手生财

产业振兴的活力,不仅在大田池塘,也在方寸指尖。兴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慧心手创”共富工坊里一片忙碌。6名妇女围坐在一起,手指翻飞,色彩斑斓的丝线在巧手中变成精美的编织品。“这是2021年新村党委联合企业办的工坊,目的就是把岗位送到家门口,让姐妹们靠手艺增收。”工坊负责人、党员李艳艳说,这里主要吸纳社区留守妇女和低收入农户。

“时间自由,按件计酬,手快的姐妹一个月能多挣2000来块,还不耽误接送孩子、照顾老人。”正在编织的崔英大姐说。目前,工坊稳定吸纳56名妇女就业,累计销售手工艺品2万余件,实现销售额90万元,村集体也增收2万多元。小小的工坊,成了连接党心民意的“暖心桥”、群众增收的“幸福站”。(贾鹏 徐含笑)

编辑:赵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PEEK材料直接拉升!核心企业... (来源:金融小博士)今天盘面上,PEEK材料直线拉升,中欣氟材、富春染织涨停,新瀚新材20CM涨停,...
投资者提问:董秘,你好!墨脱水... 投资者提问:董秘,你好!墨脱水电站又是一个世纪大工程,请问目前公司能水利水电提供哪些具体的配件?公司...
邀请函丨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 (来源:复星医药)转自:复星医药
国办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 转自:瞭望东方周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
董明珠炮轰家电行业:靠价格套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雷科技)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