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
近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分类核查认证账号资质、严格标注医疗科普信息来源、严禁违规变相发布广告等方面,对网站平台作出规范。
近年来,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增强,医疗科普热度不断提升。“自媒体”凭借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等特点,已成为医疗科普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然而,其受关注的同时也乱象丛生。一些“自媒体”账号为博眼球、谋私利,表面科普背后全是“生意”:有的伪造专家资质,堂而皇之地向用户推荐药品;有的借科普名义违规导医导诊、线上问诊;有的从事与本专业不符的所谓“健康科普”、推销带货;有的科普内容趋向低俗化,甚至借两性健康知识传播色情擦边内容……这些信息不仅无法起到科普作用,反而会误导公众,污染网络环境,对公众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医学是极严谨的科学,医疗科普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健康知识,容不得胡编乱造,更不允许胡言乱语。我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规定,组织和个人提供的科普产品和服务、发布的科普信息应当具有合法性、科学性,不得有虚假错误内容。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虚假错误信息的应立即处置。《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强调,对医疗卫生等领域的“自媒体”,网站平台应当进行严格核验。可见,网站平台作为信息传播枢纽,在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中责任重大。
《通知》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的主体责任,明确要完善医疗“自媒体”账号资质认证,强化认证材料的真实性审核,加强违法违规行为发现处置等。这些要求不仅为“自媒体”账号划定运营红线,也将有力推动网站平台建立更完善的管理机制,提升审核和管理水平,从源头阻止“假医生”成“网红”,防范虚假医疗科普信息误导公众,让医疗科普健康规范,保障公众获取真实科学的医疗健康知识。
医疗科普信息与公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和指导,网站平台强化责任落实,“自媒体”账号和有关医生坚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底线,公众提高辨别能力,各方携手抵制各种不良信息,净化媒介生态环境,定能让医疗科普更优质,更好惠及大众。(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