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注定是今夏的热门话题,这场现象级足球赛事线上话题量以亿计,线下一票难求,最近3轮场均上座人数均破3万,场场火爆。
“苏超”规定每队职业球员不超3人,可每个人的眼神都比聚光灯还亮。球队以城为名,球员出身“草根”,“本土性”让足球催化着城与人的情感激荡。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近日走进部分球队,触摸这些“野路子”球员,探访“苏超”火爆背后那些追光者的故事。
场上带球,场下带村
“苏超”第七轮,淮安客场对无锡的比赛进行到第69分钟,39岁的戴虎进球了。
刚刚替补登场才9分钟,他打进了“苏超”开赛以来的第100粒进球,也最终助力淮安队客场2:1拿下比赛。
6月23日,戴虎(右二)与韩陈村村民交谈,了解水稻夏种进度。新华社记者李博摄作为“苏超”球员,戴虎在绿茵场上司职边后卫;他的另一重身份,是淮安市涟水县韩陈村党支部书记。
记者见到戴虎时,他正在便民服务中心教村民用手机缴纳水电费。来办事的村民见到戴虎,都会聊聊“苏超”为他加油。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不到一年,戴虎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在村里已轻车熟路。他梳理出常住居民需求,还推出“民情小黑板”,将待办事项一条条手写在公示栏。“办成一条,划掉一条,未完成的写明原因,乡亲们看得懂、好监督。”戴虎说。
戴虎擅长足球边路进攻,经过3期选拔与集训,凭借优异表现成功留队,成为队中年龄较大的球员之一。由于大腿肌肉的伤势,在城市联赛前三轮的比赛中戴虎未能获得出场机会,但作为球队“老大哥”,他始终活跃。
第四轮淮安主场对阵南京的比赛中,在2.6万名观众的见证下,39岁的戴虎在比赛最后时间首次替补登场,与队友一起助力淮安队将1:1的比分守至终场。
6月23日,戴虎在淮安奥体中心体育场内穿球鞋,准备和队友们一起参加训练。新华社记者李博摄球场上,守住荣誉是一方面,戴虎更看重足球运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村庄更需要的是产业,未来要像足球一样滚动起来”。
他平时的工作风格也类似球风。“都是直传球,有矛盾就去协调,有问题就去解决,有想法就去落实。”戴虎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更看重‘苏超’能为村庄带来什么。”接下来,戴虎计划利用“苏超”的影响力,带领乡亲们推广当地农产品,引导乡村青少年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当终场哨声响起,戴虎和队友们脱下“战袍”,回归日常工作生活,在更辽阔的人生绿茵场上,他们也正描画属于自己的奋斗剧本。
绿茵&工装,双面生活
时值正午,刚从江苏大学天台空调维修现场撤下来,许俊杰的工作服还浸着汗渍。他端起碗,快速扒拉几口面条——距离下午训练时间已经不足半小时。
6月24日,许俊杰在江苏大学一处教学楼楼顶对中央空调外机进行维护。新华社记者李博摄32岁的许俊杰,是镇江东盛空调公司的一名维修工,也是“苏超”镇江队的主力球员,灰色工装与绿茵战袍,构成了他生活的AB面。
从小踢球的许俊杰,绿茵生涯止步于2013年。那年,代表江苏参加全运会后,这位国家一级运动员告别球场,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空调维修工。
“只有不忙的时候才约朋友踢个半场,不经常踢球后体脂率都上升了。”忙碌的生活节奏让许俊杰对足球的热爱变成奢望,然而今夏“苏超”点燃战火,仿佛像一束光照进生活。白天,许俊杰背着工具包,穿梭在城市楼宇之间修空调;夜晚,他换上球衣球鞋,在足球场上激情奔跑。
已过而立之年的许俊杰坦言,自己不再是当年的“追风少年”,90分钟的比赛几乎耗尽他的体力。
6月15日,镇江队球员许俊杰(左一)在比赛中,在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四轮镇江队和徐州队的比赛中。最终,镇江队客场以0比1不敌徐州队。新华社发
“苏超”开始后,许俊杰体重从160斤掉到148斤,工装裤松了一大圈,伤病也随之而来——一次对抗让他疼得直不起腰,去医院检查时,医生指着X光片说:“你这个骨折是旧伤,这次碰撞又加剧了伤情。”他这才知道,自己一直带着未愈合的陈旧性骨折在奔跑。
支撑他的不只是对足球的热爱。有一次镇江主场作战,3万多名球迷的呐喊席卷体育场,许俊杰的工友们也来现场助威,他们说:“球场上的小许像换了个人!”
家庭的支持更是强大动力。“苏超”第六轮镇江队主场对阵泰州队,在看台高处妻子搂着不满周岁的儿子,儿子穿着纸尿裤,小手在空中挥舞。
在“苏超”的草根江湖里,许俊杰并不孤独。500多名参赛者中,职业球员只是少数,有面包店主、网络工程师,还有很多人在教小孩子踢球……他们白天散落在各行各业,夜晚披上战袍为城市荣誉而战。许俊杰说,队友们都知道,“家人的理解是最大的底气”。
鞋厂老板,青训造梦
“苏超”13轮常规赛赛程过半,南通队六战全胜,在少赛一轮的情况下高居积分榜首,翻开阵容名单,90%的队员来自一家青训俱乐部——海门珂缔缘。拖鞋厂老板李太镇和他的青训少年们,又一次站在了聚光灯下。
李太镇在球场边观看球员训练。(南通海门珂缔缘足球俱乐部提供)今年53岁的李太镇,是一位朝鲜族汉子,个子不高但敦实,年轻时就热爱踢球。2004年,夫妇俩在南通海门建了一家拖鞋厂,厂名“珂缔缘”在朝鲜语中意为“舒适”,后来也成了俱乐部的名字。
2011年,为了实现自己和儿子的足球梦,这位“不务正业”的拖鞋厂老板创立了珂缔缘足球俱乐部。教育部门提供场地、宿舍,学校提供教学师资,俱乐部招收南通和外地的孩子,球员们每天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训练足球。
没有“苏超”比赛的日子里,每天的例行训练雷打不动。场边的墙上,“做好人读好书踢好球”九个大字格外醒目。
“这是我们的育人目标,如果出纪律问题或者考试不及格,不管你水平多高,一律停训。”李太镇说。
与孩子们同吃同住十多年,工作人员大多叫他“老李”,青训的孩子们则亲昵地喊他“贤爸”。他最特别的外号,是“李疯子”。
李太镇在球场边观看球员训练。(南通海门珂缔缘足球俱乐部提供)俱乐部青训免费,拖鞋厂每年60%的利润给俱乐部“输血”,用于贴补学员的吃住和训练、比赛。“免费青训+职业输出”,这个“李疯子”,要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2011年珂缔缘冲乙成功,用10年时间实现了从青训俱乐部到中乙球队的蜕变,而球队中相当一部分球员,出自自家青训。
如今,珂缔缘分成职业和青训两支俱乐部,拥有持证国内外教练员30余名、签约足球运动员近300人,累计向中国足协各年龄段国家队输送人才超160人次。
“苏超”给了珂缔缘另一个舞台。“青训队伍正愁没有比赛打,‘苏超’适逢其时。”李太镇坦言,这些孩子从小一起成长,彼此间的默契刻在骨子里,闭着眼睛都知道队友往哪跑。
如今,李太镇只要不出差,每天都会去训练场看孩子们踢球。李太镇说,有这些孩子推着往前走,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放下足球了。
高二门将,一战成名
“苏超”第七轮的“天王山之战”,盐城队客场1:2不敌南通队,遭遇赛季首败。17岁的盐城队门将严子航赛后哽咽着自责:“在自己手上丢了两个球,我觉得对不起大家,对不起球迷。”
面对单刀球从容不迫,抢到球后紧抱怀中;对手势大力沉的远射,被他奋力单手托出横梁……这个来自东台三仓中学的高二学生,以精湛的门线技术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在“苏超”一战成名。客队球迷区数百名久久不愿离去的家乡父老,一声声呐喊“盐城加油”、一次次呼喊球员名字,表达着支持与鼓励。
6月21日,严子航(左二)在“苏超”第四轮盐城队对阵宿迁队的比赛中扑救。新华社发(周晨阳摄)严子航在比赛中一次次高接低挡,让盐城队直到最后一刻都保有扳平比分的机会;近1个月前的第四轮比赛,他力保球门不失,帮助球队在客场险胜宿迁队。
当观众为高质量扑救欢呼呐喊时,观看比赛的严子航父母,却始终揪着一颗心,他们对孩子3年前的那次重伤心有余悸。
在2022年一场比赛中,严子航为拦截对方前锋射门,被踢到腹部,受伤严重。“父母很心疼,劝我放弃足球。但是我态度坚决,踢球是我的最爱。”在严子航看来,足球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磨砺人的精神意志,赛场如战场,需要个人冲锋陷阵,更需要团队密切配合。
6月21日,严子航(前右一)在“苏超”第四轮盐城队对阵宿迁队的比赛前入场。新华社发(周晨阳摄)一年半的康复治疗后,严子航重返绿茵场。为尽快找回状态,他每一次训练都更加刻苦努力,终于在2024江苏省青少年足球精英联赛再次上场,并在今年代表盐城队出征“苏超”。
在盐城成长7年的严子航,早已将自己视为本地人,对这座城市怀有强烈的归属感。
“跌倒,爬起!跌倒,爬起!”——意大利著名门将布冯出版自传时,以此为书名。这也成为严子航的座右铭,将布冯奉为偶像的他说:“守门员是球队最后一道防线,如果队友在前面进球,你在后面丢球的话,那永远都赢不了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