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8月5日讯(通讯员 王梦圆 记者 姜天圣)强风呼啸,急雨如注。近日,威力惊人的台风“竹节草”裹挟着暴雨横扫江苏区域,京杭运河亦经受严峻考验。当风雨渐歇,湍急的水流尚未完全平复,镇江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的航标应急保障队伍已迎着潮湿的江风,争分夺秒奔向航道——一场紧张的航标灯紧急巡检与抢修战役,在这条南北航运的咽喉水道上悄然打响。
在京杭运河沿线,默默伫立的航标灯,正是深夜里指引船只安全通行的“守护之眼”。台风“竹节草”的肆虐,正不断地对这些水上“守护者”形成冲击,而任何一处航标失常,都可能在狭窄的水道上埋下安全隐患。
刚入职镇江港航中心航标应急保障队的王成健正专注地翻看着“江苏航道养护管理平台”APP上的实时航标数据。突然,平台发出预警:7号航标灯光状态为“灯灭”。小王赶忙拨通了应急保障中心航标负责人吴桐的电话:“吴主任!APP报警!7号标灯光熄灭!”电话另一头的航标负责人吴桐则当即下达指令:“立刻启动航标应急预案,远程手动点亮航标,优先恢复基础发光!”“收到!”接到指令后,小王立刻在屏幕上快速操作,指令瞬间通过移动网络抵达运河中央——几秒后,APP状态更新显示“7号标灯光状态”已显示为“灯亮”。几乎同时,实时监控系统传回手机视频:微弱的灯光穿透狂舞的雨幕,重新在江心倔强亮起。这指尖轻触的瞬间,在台风最猖獗的夜晚,为“失明”的航标抢回了第一道光明。而这场与黑暗的搏斗还远未结束,“航标应急保障小组待命!雨势转弱后,立即登标检查!”航标负责人吴桐盯着手机屏幕上跳动的台风路径图,又下达着新的指令。
次日清晨,风雨初歇,航标负责人吴桐却早已带着孙光耀、王成健两名年轻党员迎着晨光疾驰向一座座航标。经检查,7号标密封圈老化,灯罩内水汽聚集是造成此次航标电路故障的罪魁祸首。队员们在十多米高的航标上攀爬作业:更换备用的航标灯、检查监控角度、擦拭监控镜头、清洁太阳能板,并现场试用刚换上的新灯。汗水在安全帽檐下汇流,“远程点亮是应急,现场修好才安心!”队员们抹去头上的汗水,话语铿锵。在台风过境48小时内,镇江港航中心已高效完成了辖区全部重点航标灯的拉网式排查与应急维护,清洁检查航标13座,更换受损灯器1具,有力的保障了航道通航。风浪无情,守护常在。镇江港航人用风雨中的逆行与专业高效的抢修,于台风过境的第一时间点亮了京杭运河至关重要的“守护之眼”。这灯光,不仅驱散了航道上的阴霾,更以无声的誓言,为这条经济动脉的畅通注入了坚实底气——他们守护的,是运河之上永不熄灭的安全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