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1948年12月1日晚,上海外滩附近的码头上停着一艘名叫“海星号”的缉私船。一队挑夫从中国银行侧门鱼贯而出,颤颤悠悠地把数百个箱子运到“海星号”上。这正是蒋介石准备分批转移的第一批黄金。
这份收藏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珍贵档案,是1948年11月29日,由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亲自批复的中央银行发行局签呈,其中明确记录了第一批黄金的总数、起运日期、运送船只以及目的地。
王晓华
近现代史研究学者
它是这样写的,兹已将黄金装箱手续完成,计共774箱,合纯金贰佰万零肆仟肆佰伍拾玖点伍零陆市两,洽妥 “海星”巡舰装载,海军总部“美盛”舰随行护航,准于12月1日午夜装运,首途至基隆登陆转台北。
1948年,中国正处在国共双方大决战的时刻,蒋介石选择在这时将黄金运出,正是为退守台湾做准备。
就在挑夫们向码头进行搬运的时候,紧临中国银行的华懋饭店顶层,正对着码头的一扇窗户后,一个人将他们的行动尽收眼底。
注视着码头上挑夫们行动的人名叫乔治·瓦因,是一名刚刚抵达上海的英国记者。凭着记者的职业敏感,他综合1948年国共双方的战况断定,那些箱子里不是别的东西,就是黄金。
目睹了整个过程的乔治·瓦因十分震惊。他随即写下了一篇报道发表在《字林西报》上,曝光了蒋介石秘密运输黄金的消息。
王向韬
上海解放专题史 研究者
当时外滩从11点半开始就被彻底封锁起来了,前后左右都不能进人。他写道,连美军的车辆都进不去,戴着淞沪警备司令部颁发袖标的新闻记者都没法进去。他说当时看到很多劳工搬着很沉重的箱子,从中国银行运东西到对面江边的船上。
12月1日深夜偷偷运走的,正是国民党方面运往台湾的第一批黄金,共200多万两。
国民党秘密转移黄金的事情很快在各大媒体曝光。当上海人听到蒋介石把黄金秘密转移运走的消息,怒不可遏。大量黄金被转移走,一旦蒋介石和国民党当局出逃,他们手中的金圆券就变成了废纸,老百姓的财产很可能一夕之间“蒸发”。意识到后果的上海民众开始走上街头游行反抗。
为了稳定上海市民的不满情绪,消除转移黄金的丑闻,蒋介石派人下令说:银行还有黄金,如果不信,上海市民每个人拿着身份证明和金圆券可以到中国银行兑换4两黄金。
而实际上,各个银行并没有足够的黄金来满足诸多市民的兑换要求。银行门口的警察根本无法招架失序的人潮,人踩人事件发生,导致7人被踩死,50多人受伤。惨案发生后,黑市的黄金价格猛涨,黄金挤兑人数更是激增,死伤时有发生。
国民党统治下的上海已是千疮百孔。这时在国民党内部,蒋介石也面临着众叛亲离的局面。
12月24日,蒋介石收到桂系将领白崇禧发来的“亥敬电”,逼他“下野”。此前,面对国内种种不利因素,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决定前去美国向总统杜鲁门求援,然而遭到了拒绝。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场的大势已去,陷入了华东野战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1949年的第一记钟声敲响时,国共两党较量的大局已定。
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了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第一句就是:“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在我们的敌人方面也不怀疑了。”
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心情完全不同,他在元旦这天发布文告,宣布即将“下野”。这是收到“亥敬电”后,蒋介石在国民党内部各要员的逼迫之下,无奈做出的最终决定。
吴景平
复旦大学历史系 教授
人民解放军这边非常明确,你蒋介石是头号战犯,我们是不会和你来进行和谈的。
中国共产党方面的表态让蒋介石不得不做出所谓“下野”之举。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离开南京,回到浙江奉化溪口老家。这之后,他再也没有踏上过南京的土地。
回到奉化溪口之后,蒋介石依然没有彻底放松下来,他继续秘密筹划,为转移黄金争取时间。
后续转移黄金的过程中,蒋介石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做出了更多瞒天过海和偷梁换柱的举动。这些行动让他彻底失去人心,最终走向败退台湾的结局。
来源:CCTV国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