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今天上午,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史家明走进夏令热线,接听市民来电并接受采访。史家明介绍,上海刚刚经受了“竹节草”带来的风雨考验,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上海水务部门要继续抓实抓细各项防汛防台措施,全力守护城市安全、市民平安。同时,持续聚焦百姓所盼所需,扎实推进供水安全保障和水体清澈度提升等工作,让更多市民群众体验到更优质的水务服务。
前置抢险力量全力防御台风
作为今年第一个正面登陆上海的台风,“竹节草”给上海带来了较大的风雨影响,全市各级防汛部门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坚决守牢城市安全底线。
史家明介绍,今年汛期,市防汛办进一步强化了防汛抢险力量前置和动态调度。汛前,有序开展物资前置工作,提前部署全市199辆移动泵车、抽水泵、阻水板、发电机组等防汛物资,梳理三年来居民小区积水情况,在最易积水的50个小区安排防汛力量驻点保障。在“竹节草”到来前,结合气象研判,调派部分泵车前往可能遭受风雨影响较大的浦东临港、奉贤、金山等地。台风影响期间,根据雨情动态调度全市抢险力量,向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点位聚集。同时,全市河道采取了预降水位、预抽空等措施,腾出库容应对可能出现的暴雨。这一系列措施有效提升了这次“竹节草”防御期间的积水处置效率。
此外,针对去年台风防御中暴露的问题,市防汛办会同相关部门实施了消除积水专项行动以及房屋高空坠物安全、树木与电力线路安全、下立交积水、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积水等隐患整治专项行动。在“竹节草”影响期间,有效保障了城市正常安全运行。
史家明表示,“竹节草”的防御还是暴露了一些问题,尤其是7月31日受其“余威”影响,造成了普陀、长宁和宝山大场镇等区域较多点位的道路、小区积水,通过工作复盘,要进一步完善指挥调度工作机制,强化科技手段赋能,加强台风过境后影响研判,提升防汛基础设施,特别是排水系统能力建设。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接下来的防汛形势依然严峻,各级防汛部门要继续扛牢防汛责任,扎实做好各项防御工作,全力守住城市防汛安全防线。
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今年将实现全覆盖
7月16日,有着百年历史的闸北水厂完成深度处理改造并正式并网通水。通水后,杨浦新江湾城、中原地区和宝山淞南、泗塘等地区供水水质将得到全面提升,全市水厂的深度处理率也随之达到97.7%。今年年内,全市自来水厂将实现深度处理工艺全覆盖,史家明表示,这是本市自来水品质提升的重要一步。
史家明介绍,除了自来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外,近年来,上海通过加快推进原水西环线、青草沙—陈行库管连通、陈行水库挖潜、青草沙水库疏浚等工程建设,加强水源地挖潜和互通,进一步提升抵御流域水质风险能力,增强极端情况下城市供水安全韧性。
此外,上海水务部门持续推进供水设施更新改造。作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今年全市将完成150公里的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同时,按计划供水企业在2025年将再接管4000万平方米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截至6月底,已完成2028万平方米(196个住宅小区)的移交接管工作,“最后一公里”的供水服务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推进水体清澈度提升有新进展
自去年以来,上海水务部门联合多部门推进河湖水体清澈度提升工作,今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共同签发的“第一号总河长令”也对这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目前,结合水美村庄、水美社区、水美公园、水美校园等建设,水务部门正在有序推进40个水体清澈度提升试点,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的丽娃河已完成主体工程,到明年年底,将有100个河湖水体完成清澈度提升建设,水生态环境质量将进一步提升。
史家明表示,提升水体清澈度必须坚持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积极探索以自然恢复为主的降本增效路径,因地制宜地用本土植物涵养河道坡岸,用生物的方式温和、持续地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构建功能完备、生物多样、健康稳定的河湖生态系统。
提升水环境治理质效,还要关注“岸上的问题”。近年来,上海水务部门联合教育、房管、生态环境等部门持续推进雨污混接整治,今年上半年,全市7321个雨污混接点位已累计完成整治4286个,从河湖断面水质和热线数据来看,整治效果初步显现。史家明介绍,今年年内将确保完成重点问题区域整治,明年力争基本完成全部雨污混接点位整治,有效解决这一影响河湖水质的裉节问题,为美丽上海建设贡献水务力量。
原标题:《落细落实水安全保障措施,稳步提升水生态环境品质,用心用情用力服务水务民生》
栏目编辑:任天宝 题图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 摄 图片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 摄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罗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