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航运在线)
汛期高水位、急流速、极端天气频繁,导致船舶靠离泊作业的难度大幅增加,风险也随之上升。
汛期靠离泊事故案例
案例一:汛期水流影响,盲目靠泊触碰
2020年7月,“Y”轮在靠泊泰州港某通用码头的过程中,因码头前沿受汛期水流影响出现浅点,船员未熟悉水域且未与码头、代理有效核实,盲目靠泊导致船尾搁浅并倒头发生第一次触碰;随后又因操作不当脱浅,造成第二次触碰,最终导致码头和船舶不同程度受损。
案例二:靠泊操作失误,码头结构坍塌
2021年8月,“J”轮(装载机制砂)在上海崇明长兴港靠泊时,因操作不当触碰码头,造成西侧结构坍塌、约50米泊位损坏及码头吊机落江。事故中,“J”轮球鼻艏轻微凹陷,船体未破损。
案例三:风流影响离泊,船体触碰码头设施
2023年8月,“S”轮在上海漕泾电厂煤炭码头离泊时,受吹拢风及码头前沿水流影响,船首外偏、船尾持续贴近码头,致使驾驶室右翼桥触碰卸船机接料板液压装置平台,造成船体局部凹陷和码头设施损坏。
长江镇江汛期部分风险提醒
✪ 五峰山桥区至#100浮为“喇叭口+束窄段”,下行船在桥区受回流挤压,上行船在和畅洲下口遇横流,极易出现“倒头”或“落弯”。靠离泊前务必把“流速+流向”作为首要参数,必要时提前申请拖轮伴航。
✪ 大型海轮通行高峰主要集中在0500-1400 时,小型船舶出口高峰与涨潮同步。大港三期、孟家港等码头前沿水域船舶横越密集,高峰时段一船横越、多船减速等让,增加船舶靠离泊风险。
✪ 靠泊期间水位、水流变化频繁,缆绳受力极易发生改变,如果缆绳强度不足或未及时调整,很容易导致断缆事故发生。
!
汛期靠离泊,安全指南请牢记
靠离泊前要收集码头以及泊位的具体位置、泊位准确的空出清爽时间、码头靠泊指挥的联系方式、水深、流速流向、风力风向、拖轮的马力以及操控方式、泊位附近的通航情况、泊位附近的浮筒、重要设施、有无障碍物标等信息,结合本船操纵性能,拟定靠离泊操作方案。
把上述要素核对清楚后,可对照下面长江镇江段汛期常靠泊位的特点,微调时机和操作细节,让方案更贴合实际。
大港三期金港码头:码头受和畅洲北汊和南汊两股水流影响,导致码头流较急,压拢流明显,码头边有推开流。在洪水期,水流速度和流量都会增加,码头的流态会变得更加紊乱。
孟家港码头:洪汛期码头上端受推开流影响,靠泊海轮受流影响较大,不得超宽靠泊,船舶靠离泊作业应关注水流变化,安排足够数量和马力的拖轮协助靠离泊。
扬子沥青码头:码头是凹进去的,码头边的水流比较缓,与航道内流速相差较大,船舶在靠离泊扬子沥青码头时需要控制好速度,避免因速度过快而产生危险情况。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