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家《南京照相馆》幕后的真实故事
创始人
2025-08-05 10:30:59
0

近日,电影《南京照相馆》上映。影片以南京大屠杀为历史背景与叙事线索,以一家在南京开设的照相馆为时空主体展开叙事,通过细腻真切的镜头语言,为观众倾力呈现了当时南京普通市民在至暗时刻的觉醒与抗争。

影片中的主角原型,为一本见证日军侵略暴行与战争罪行的照片册的原藏者与递藏者,他们迭经八年艰险历程,终至抗战胜利之后,将之送呈法庭,使之成为审判日军战犯的关键物证。这本照片册的原藏者罗瑾,及其后来的送呈者吴旋,确有其人;关于二人“生死接力”,力保南京大屠杀关键物证留存于世的事迹,也确有其事。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虽然只是历史上的普通人物,却为历史的真相与诉说,贡献了至为宝贵且影响深远的一己之力。

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当庭狡辩百般抵赖

1946年10月19日,下午3时40分,南京大屠杀主犯日战犯谷寿夫,在南京小营战犯拘留所楼上受审。这是谷寿夫经由东京远东国际法庭引渡至中国之后,在中国国内所开第一次侦察庭审讯。清算南京大屠杀案,惩办相关日军战犯的法律行动,由此也在中国国内拉开序幕。

早在此次庭审一周之前,南京《中央日报》即以“惨痛的血债:谷寿夫杀人三十万,粉身碎骨不足抵偿”的醒目标题,公开披露了当时国内相关机构所掌握的谷寿夫罪行之诸多证据。这些当时已经送至法庭的大量证据,可谓铁证如山、不容置疑,谷寿夫滔天罪行、罄竹难书,报道末尾难抑激愤地宣称:

南京八十万人民,正眼巴巴待着这杀人魔王末日的来临!

其实,对从速从重惩办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抱以热切期望的,岂止南京当时的八十万市民,关于此案的侦查、审讯与判决全过程,无不牵动着中国当时四万万民众的目光与情绪。

十四年艰苦卓绝、浴血奋斗之全民族抗战,其间遭受日军屠戮杀害的死难同胞以千万计,以南京大屠杀为代表的惨绝人寰的屠城惨案,将如何清算与审判,已绝不仅仅是南京市民与中国人民所瞩目的重大事件,国际社会各方人士乃至整个世界都在关注与注视着这一事件。

然而,即便在铁证堆积如山、罪行有目共睹的历史事实面前,谷寿夫竟然当庭狡辩,百般抵赖,拒不认罪,一时引来舆论大哗、群情激愤。庭审次日(10月20日),南京当地各大报刊迅即报道此事,将谷寿夫当庭狡辩的丑态公之于世。其中,《中央日报》以“谷寿夫昨受审,法庭上犹图狡辩”为题,《新民报》以“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昨受审,满口狡辩图脱卸罪行”为题,较为详实地对庭审全过程予以了披露。

由当时这些报道可知,在庭审接近尾声时曾出现一关键环节,曾令当庭狡辩的谷寿夫为之大惊失色,嚣张气焰即刻随之有所收敛。且看《中央日报》报道中对此有这样一番记述:

最后,检察官严词厉声说:“据调查,南京被屠杀的民众为数在四十万人以上,而最厉害的时候,就是你在南京的那一个星期。第一星期被杀的人,在二十万以上。那时路上到处都是死人,天天时时都在杀人,你难道听也没听见,也没有看过吗?”

谷犯仍坚决地说:“没有听见,也没有看见。”

至是,检察官乃由袋中拿出小册子一本,上贴满日寇当时烧杀奸淫之惨状的照片。丢与被告说:“那么你看看罢,这是什么人做的事情。”谷犯接过相册,戴上老花眼镜,侧顾细看……

《新民报》的报道,对谷寿夫当时的情状,则有另一番更为生动细致的表述:

此时,陈氏(检察官)即将一照片本拿出交给他(谷寿夫)看,他取出眼镜,两手发抖,以致本子掉到地下,又捡起来详看……

《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昨受审》,原载南京《新民报》,1946年10月20日

十余张灭绝人性的照片是南京被屠时的缩影

关于谷寿夫庭审首日中出现的那一本照片册,是何人何时拍摄,又是何时何地交呈法庭等一系列相关信息,当年的国内南北各地报道之中,并没有十分确切详尽的披露。不过,庭审次日的《东北时报》之上,确有一则简讯,指明了照片册的来源,这可能是国内关涉此事最早的一则报道。原文如下:

【中央社南京十九日电】市临时参议会顷接市民吴旋报告民国二十六年敌寇残杀,及奸淫我南京同胞情形,并附有实施暴行之照片约十六种,转送国防部军事法庭。

这则简讯刊发约半个月之后,同年11月6日,上海《时事新报》刊发《谷寿夫与矶谷廉介:没落了的魔王》一文,透露了更进一步的相关信息,可以说是目前已知关于庭审相册内容介绍最多且发表时间最早的一篇报道。报道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南京大屠杀最惨烈的是开始的一周,也就是廿六年十二月中旬的时分。那时候,谷寿夫的部队从雨花台攻入中华门,中华门附近的死尸堆得满街满街,成堆的尸首,最高的几达一丈。在那一周里,下关江面,浮尸数万,中心区一带,满街腥血……至于有力的物证,却是十七张惨绝人寰的照片,拍摄照片的是日军自己。杀戮狂和虐待狂,使得他们把自己用刺刀的尖刃插进中国人的胸膛时的情景,摄成了照片……照片是一家摄影店激于忿恨而拿出的,当初日军在这家照像店里冲洗照片时,店里的伙计,偷偷的多洗了一套,到如今作为清算仇恨的力证,这十七张灭绝人性的照片,是南京被屠时的缩影。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决难相信人世间会有这么许多指发难数、超乎人性的罪行,难怪当检察官把照片本递给谷寿夫看时,这一位“魔王”,也会发起抖来,将这一件可以使他判处死刑的对证,重重的跌落到地下。

这篇报道的作者,极可能亲眼目睹过照片册的内容,因此对照片的数量及图像均有一系列较为详实的介绍。随着这篇报道的面世,之前《东北时报》简讯中所称照片册中有日军暴行照片“约十六种”的说法,似乎也应当就此“定格”为十七张了。

迭经八年艰险保存下来的照片册成为重要力证

不过,据今藏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的相关文献表明,照片册中所有照片的数量实为十六张,并非《时事新报》报道中所称的十七张。且前述《东北时报》简讯中所称“市民吴旋”送呈照片册一事,也可从同一组档案中获得更为详实的历史信息。

据查,1946年10月18日,南京市临参会秘书处检送战犯罪行资料致军事法庭公函中,曾明确提及:

兹复据市民吴旋呈称:旋在民国二十六年未及退出南京,当由友人处获得敌寇自行拍摄之日军残杀及奸淫我南京同胞之照片一册共十六张。

当时,吴旋的呈文与其所送呈的照片册,也一并交给了军事法庭,如今也收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呈文中述及了后来未曾公开见之于报道的诸多细节,照片册的原藏者也随之浮出水面,又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也逐渐清晰了起来。当年吴旋呈文如下:

为呈献南京大屠杀案敌寇罪行照片事。窃民于民国廿六年日寇发动淞沪之战,未几攻陷南京,时民仅十四岁,且阻于交通,躲避难民区。时有洪姓学友于南京开设照相馆,有日寇以其所摄照片至该馆洗印,俾作“胜利”之夸口。民同学惧其淫威,不能拒绝,乃同时用其底片加印一份,共得小照片十六张,多为敌兵之罪行,或以残杀我同胞为笑乐,迄今视之犹有余悸。其后,洪某以日兵搜索,未敢留存,乃由民保管,经无数困苦,始终未忍遗弃,以便将来供与敌人清算之资料检出。请代送有关机关使残暴日寇得以明正典刑……谨呈南京市临时参议会,附呈照片册一本照片十六张。

据上述呈文内容可知,作为照片册送呈者的吴旋,还并不是照片册的原藏者。原藏者乃是一位在南京开设照相馆,被迫为日军洗印照片的“洪某”。出于义愤,更出于“良知”,这位“洪某”冒着随时被发现被杀害的风险,用日军自己拍摄的屠城罪行照片之底片又加印了一份,“共得小照片十六张”,制成了一本照片册。稍后,“洪某以日兵搜索,未敢留存”,复交由吴旋收藏,“经无数困苦,始终未忍遗弃”,直至抗战终获胜利,这本迭经八年艰险保存下来的照片册,即刻成为指证“残暴日寇得以明正典刑”的重要力证。

吴旋呈文原件,今藏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不过,吴旋呈文中提到的照片册原藏者“洪某”,可能是个人记忆有误,或是原藏者当年曾用“化名”,抑或是在“洪某”之外,原藏者还另有其人。

照片册原藏者偷洗照片时年仅15岁

照片册送呈南京军事法庭整整50年后,当时在福建大田经营着一家照相馆的南京人罗瑾(1923—2005),撰发了一篇《南京大屠杀目击记》,他就是照片册原藏者的身份,也就此公之于世。文中这样写道:

一九三八年元月在南京国府路(现长江路估衣廊十号)华东照相馆工作,有时外出给日本鬼子照相,遭到鬼子兵的殴打或拿了照片不给钱,那是司空见惯的事。有次有个少尉鬼子军官拿来两个120樱花胶卷到店里来冲洗,有时也有屠杀中国人和强奸妇女的照片,我冒着生命的危险,没有给任何人知道,自己多洗了各种杀中国人及集体屠杀、强奸妇女的照片三十多张,收藏在暗房角落冲晒案板下面……留下了十六张清晰的订了一个小本子贴好,精制了封面珍藏保留下来……一九四二年七月我与我妻子张凤结婚时,才重回南京。关于这个事五十多年一直蕴藏在我心里,从未与任何人以及我的亲人子女们谈过。

那么,这个在照片册原藏者心中深藏不露,甚至于对亲人子女都守口如瓶半个多世纪的“秘密”,又是在怎样的机缘之下,突然一下子就被“开启”了出来呢?

原来,当罗瑾于1993年9月返归南京探望亲友之际,偶然在“日军侵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发现了几幅出自其原藏照片册中的图像,遂与馆长及相关人士联系,方才知悉了抗战胜利后吴旋送呈照片册的历程。有感于“以史为鉴”的重要性,罗瑾随后即对曾经亲历的这段至为惨痛的历史撰文忆述了一番,详述了当年亲眼所见的南京大屠杀的现场惨状,以及自己激于义愤,曾冒死制作并秘藏照片册的历程。

1997年,由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编制的《南京百年风云(1840—1949)》一书。其中,1947年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即为“罗瑾相册镇战犯”。随文配发了四张图片,前两张为罗瑾原藏相册的封面与扉页题字,后两张则为十六张日军暴行照片选印。

如今,这本由南京市民罗瑾原藏,后经另一位南京市民吴旋送呈,迭经艰险幸存于世,曾为审判南京大屠杀主犯日战犯谷寿夫关键物证,曾被时人视为“京字第一号物证”的照片册,安然珍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观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本照片册封面曾由年仅15岁的少年罗瑾绘制的图案:左上方是两颗鲜红的心脏,右下方一把利刃刺向心脏,滴出了鲜血,右上角写了一个大大的“耻”字。

罗瑾原藏的照片册封面

近日,随着影片《南京照相馆》的上映,关于南京市民罗瑾与吴旋“生死接力”递藏与送呈这本照片册的一段历史,再度浮现于国人眼前。事实上,关于历史真相的探寻,关于历史实情的昭示,从未中辍间断,从未止步不前——人类“良知”与“记忆”的接力,一直在继续。

2014年,全国人大立法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在南京举行国家公祭仪式;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这段血泪记忆从民族记忆走向人类共同记忆。显然,这本承载着沉重历史与惨痛记忆的照片册,既是向全世界昭示日军侵略暴行与战争罪行的有力铁证,更是鞭策国人不忘历史教训,牢记历史使命的又一历史鉴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利剑玫瑰》大结局:叶修明坠楼... 这桩案子不靠狗血靠真相,邓妍盯住“瘸哥”这块硬骨头,一口咬住不撒嘴,观众想看反转,她就把反转端上桌,...
1天后作废!782万彩票大奖仍... (来源:猛犸新闻) #782万彩票大奖1天后作废#【1天...
创业板指终结3连阴 创新药方向...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5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丛笑)昨天市场全天低开后震荡反弹,三大指数小幅上涨,沪...
中钢协:下半年才是硬仗!钢企生...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军 “稳市场工作仍是重中之重,绝不能放松”。近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六届十一次理...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易安华:“...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南昌8月5日电“不灭倭寇,誓不生还。国将不保,何以家为?吾妻存之。”在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