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张瑾
“查查我的养老金”“这个产品有什么亮点”……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沪开幕,上海银行携全新AI手机银行亮相展会现场,吸引不少参展观众驻足体验。
据介绍,区别于传统手机银行的图形化操作界面,上海银行AI手机银行以“对话即服务”为核心,彻底打破功能壁垒。用户无须在复杂菜单中反复查找,仅需通过文字或语音输入需求,AI即可快速响应并完成业务办理,覆盖转账还款、理财咨询、养老金管理等十余项高频交易。
除便捷性外,AI手机银行的“智能预判”与“适老化设计”也凸显出金融科技应用的人文关怀。
“通过分析用户上下文、历史行为数据及偏好画像,系统可主动挖掘潜在需求。”上海银行相关负责人举例称,“比如,习惯去网点查看养老金的客户,在养老金发放日不仅会收到养老金到账的详细信息,还会收到是否要预约常去网点的推送;老年用户登录时,系统自动切换沪语模式,支持‘听’‘说’全流程沪语交互,解决方言沟通障碍。”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了解到,此次上海银行AI手机银行的落地,依托“技术先行、数据驱动、业务融合”的建设逻辑。在技术架构上,采用“分层架构+模块化设计”构建核心技术底座;在开发工艺上,从瀑布式流程转向“能力定义—模型训练—测试—持续运营”的数据驱动闭环;在知识运营上,融合大模型与金融、通用知识,通过思维链训练提升问题解决率。
据受邀使用客户的回访及运营数据监测,上海银行AI手机银行已显现三大效能提升:一是通过大模型精准意图识别与工作流优化,业务办理转化率提升10个百分点;二是补充金融资讯、生活服务等知识库,结合思维链训练,线上问题解决率显著提高,人工服务依赖度降低;三是适老化设计与养老服务生态的完善,推动老年客群线上使用活跃度增长,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与安全性得到双重强化。
“AI手机银行不仅是技术应用的成果,更是‘金融为民’理念的实践。”上海银行副行长胡德斌表示,将以此次亮相为契机,持续探索AI在金融场景的创新——一方面深化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训练,注入监管法规、产品参数等专业知识,减少“幻觉”问题;另一方面搭建用户反馈闭环,通过真实交互数据迭代模型能力,完善多模态意图识别体系。
“下一步,上海银行将围绕‘对话即服务’深化LUI(语言用户界面)布局,进一步推动手机银行从‘功能工具’向‘智能伙伴’升级;同时,以AI为纽带连接政务、医疗、教育等生活场景,让AI手机银行真正成为客户‘身边的金融顾问’。”胡德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