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法制报)
□ 姚东玉
今年以来,大厂回族自治县公安局积极推行“微恳谈”警务模式,组织民辅警走出办公室,深入辖区,依托微场景、微时间、微服务的“三微”工作法,把安全课堂搬到群众身边,用百姓话讲安全知识,结合案例讲防范技巧,以真心听民意、用行动应民需,让平安种子在千家万户扎根。
微场景:
平安课堂搬到辖区企业
近日,大厂回族自治县公安局夏垫派出所民警走进辖区企业,在车间旁的休息区与企业员工攀谈起来。企业负责人看到民警来了,主动上前说道:“前阵子有自称‘原材料供应商’的人打电话,说账户变更让更改汇款信息,财务差点就把钱转过去了。”旁边正在整理工具的年轻工人听见了,也凑过来说:“我爸前两天收到短信,说买的货有质量问题能退款,让点链接填银行卡信息,我瞅着那链接不对劲就拦住了。”民警边听边从文件袋里拿出反诈宣传手册,递到两人手里:“这手册里有冒充供应商、虚假退款的案例拆解,你们留着给同事、家人们都看看。”翻到相关页面,民警介绍:“像这种涉及转账、填信息的,一定要通过原联系方式核实,千万别点陌生链接。”这种“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是课堂”的警务工作模式,让安全知识真正融入群众生活场景。
微时间:
碎片时间激活“安全细胞”
针对当前群众工作生活节奏快的特点,大厂公安推行“15分钟微课堂”,见缝插针开展宣传。清晨菜市场开市前,民警在摊位前讲解防范扒窃技巧;傍晚社区广场纳凉时,民警边发放宣传手册边普及反诈知识;周末商场促销期间,民警在收银台前提醒顾客保管好财物……广大民警用脚步丈量安全,以责任守护平安。
“以前总说没时间参加讲座,现在民警利用我们买菜、遛弯的时间讲课,几分钟就能学到实用知识。”祁各庄镇居民李女士点赞道。这种“不占大块时间、不讲空话套话”的方式,让安全宣传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群众日常生活中。
微服务:
倾听民意解决“揪心事”
“微恳谈”不仅是宣传平台,更是民意“直通车”。民警在恳谈中收集群众诉求,健全完善“问题清单—整改台账—跟踪反馈”闭环机制。
近日,大厂回族自治县公安局大厂派出所的王警官带着笔记本来到居民家走访。防盗门刚打开,居民张阿姨就笑着把人往屋里迎:“快进来坐,正想找你们聊聊呢!”民警在客厅沙发上刚坐下,张阿姨就打开了话匣子。“最近小区晚上总有些陌生面孔晃悠,有时候半夜还听见楼道里有脚步声,我这心里总有点不踏实。”张阿姨说着皱起眉头,旁边的老伴补充道:“不光是这,上周三单元老李家的电动车放楼下就没了,虽说找回来了,但还是怕啊。”民警赶紧记下,回应道:“我们已组建专案组,正全力追查偷盗电动车及电瓶的案子。另外,近期咱们和物业对接好,以‘警员+保安’的方式加密夜间巡逻频次,争取让大家睡踏实。”这种“群众点单、民警接单”的服务模式,使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从社区到企业,从集市到校园,通过“微恳谈”警务模式,民警与群众建立起“熟人关系”,许多矛盾纠纷在拉家常中得以化解。“我们多走一步,群众的安全就多一分保障。”大厂回族自治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的话道出了全体民警的心声。如今,“微恳谈”已成为大厂公安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通过“小切口”实现“大治理”,让平安之花在每一个角落绽放。
从社区到企业,从集市到校园,大厂公安将持续深耕“三微”工作法,以“微服务”汇聚“大民心”,用“微行动”守护“大平安”,在新时代公安工作中书写更加温暖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