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话语】科研管理是护航创新,而非制造枷锁
创始人
2025-08-05 08:46:55
0

转自: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 陈广江

  如果材料科学的研究人员项目结题时,因为订书钉的材料“不合格”就不给通过,你觉得滑稽吗?听起来像是笑话,但许多科研工作者听了大概笑不出来。他们每天打交道的一些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管理的要求越来越“细”、越来越“精”,甚至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吹毛求疵,让不少研究人员大感头疼。(8月4日“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科研项目自然需要合理管理,但当下管理之“细”与“精”,已异化为吹毛求疵的枷锁。某中央院所团队负责人亲历材料因订书钉材质“不合格”而返工;农业教授苦于“几天内种子尚未发芽”却被频繁催交项目进展;人工智能研究员更是遭遇一个项目需经历四轮验收的“车轮战”,直呼“光打印费就是笔负担”。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困扰,折射出管理思维正滑向两个危险的误区。

  其一,是形式主义合规压倒科研实质。在“合规”的旗帜下,繁琐要求层层加码。某集成电路项目结项材料竟需15个大类、65份文件,囊括五花八门的会议记录与影像资料。如此浩繁的纸面工程,迫使科研人员宝贵精力耗费在文书准备、拆订书钉、打印装订之上。科研活动本以探索未知为核心,如今却仿佛被钉在了格式规范的纸堆里。所谓“合规”演化为僵化教条,不仅未能护航科研,反成窒息创新活力的桎梏。

  其二,是速成主义考核违背科学规律。科研管理对“到点出活”的痴迷,催生出违背规律的进度苛求。育种项目“种子尚未发芽”便被催问进展,年底结项的项目十月份便需提交考核报告。这种无视客观周期的“催更”,无异于揠苗助长。科学探索有其不可压缩的内在节奏,强求速成只会催生“伪成果”泡沫,与真正的创新背道而驰。

  管理者若将目光锁定不锈钢订书钉与纸面材料厚度,真正的科研核心——研究本身,则可能无奈退居次席。管理越来越“细”、越来越“精”,正在侵蚀科研生态的健康土壤,让科学家不得不把宝贵精力耗费在没有实际意义的形式上。这种本末倒置的聚焦,本质上是管理目标的严重偏移。

  科研管理应回归服务本质,而非沉溺于形式上的管控。一方面,管理思维亟待转型。科研管理部门需摒弃“监工”心态,重塑服务者角色。考核规则应当删繁就简,聚焦核心指标,大幅削减非必要的形式审查。建立科学家反馈直通机制,将科研人员的切身体验作为管理效能的核心评价标尺。管理者真正的价值在于服务创新而非制造枷锁。

  另一方面,科研自主权必须得到保障。涉及科研减负的政策制定,必须充分吸纳一线科研人员意见。执行过程中应赋予团队充分的弹性空间,尤其在研究路径调整、阶段性成果评估等方面给予宽容度。对探索性强的项目,建立科学的容错机制,允许“有价值的失败”。唯有卸下“只许成功”的沉重包袱,科研人员才能轻装探索未知之境。

  总之,科研管理的目的本是护航创新,而非制造枷锁。在科研工作中,最容不下的就是形式主义,最需要的就是轻装上阵。唯有从管理制度上、评价机制上摒弃形式主义,真正做到回归常识、尊重规律,才能更好地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探索未知,释放出更大的创新活力。

责任编辑:郭林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新疆是个好地方丨玛纳斯县八家户... 转自:石榴云这片荷花景观也见证着这个紧邻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的村庄,如何利用生态资源,走文旅融合之路,...
视说丨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转自:中国经济时报商务部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稳步...
东宏股份在新疆成立管业科技公司 转自:证券时报人民财讯8月5日电,企查查APP显示,近日,新疆东宏管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
西藏:今年全区生产总值有望突破... 今天(8月5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西...
通飞华南2025届新员工入职培... (来源:中国航空报)本报讯 7月25日,以“展翼追云路,乘风向华南”为主题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通飞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