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海证券报
新华财经上海8月5日电 在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7月以来,光伏市场连续释放出积极信号。上海证券报记者调研了解到,产业链上的硅料、硅片、电池片等价格呈现回暖趋势。尤其是多家头部光伏设备企业订单情况较好,订单结构呈现技术导向特征。
以创新破内卷、以提质求生存正成为光伏行业共识。随着国家及行业层面下决心整治“内卷式”竞争,光伏行业将逐渐走出低谷,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周期。同时,业界专家呼吁企业走出追求“出货量第一”的误区,要聚焦提升价值、稳定价格,重塑竞争新规则。
提质增效成为主旋律
当前,光伏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正从降本增效转向提质增效。
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告诉记者,过去光伏价格高,所以一直强调降本,如今已降到了极致。与此同时,效率的提升仍大有可为。目前,我国高效光伏组件的效率可达到23.5%,预计未来十年每年可以提升0.5个百分点。
“企业追求技术进步的步伐是永不停止的。高效是永远的话题。”沈文忠表示,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理论转换效率上限是29.4%,但如果实现钙钛矿叠层,组件效率将突破30%,有望达到43%至45%。
提质增效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沈文忠认为,材料、工艺、设备,三者之间相辅相成,要形成协同创新。其中,设备创新是支撑优质工艺和先进产能落地的重要基础。
国产光伏设备企业的崛起增强了我国光伏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早年间,我国光伏原料、设备、市场三头在外。那时进口设备价格贵、服务跟不上,有时还买不到。如今,我国光伏产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国产光伏设备在全球已形成领先优势。
晶澳科技电池研究部部长蒋秀林告诉记者,在十几年前,生产高效电池片离不开进口PECVD、印刷机。十几年来,国产替代设备走向市场,关键部件实现了国产化,大幅降低了成本,而且优化了设计,降低了能耗,带动了光伏产业整体降本增效。
在当下光伏产业以创新破内卷的攻坚战中,设备企业作为关键一环,角色举足轻重。
“光伏产业每个关键技术转折点都会涌入新的设备厂家,形成新应用。”通威股份光伏CTO邢国强介绍,在2015年前后,我国光伏设备国产化进程大幅提速。在PERC阶段,主流技术实现了国产化。进入TOPCon阶段,成就了很多设备厂家。接下来在BC阶段、钙钛矿阶段,提前布局的设备企业也将脱颖而出。
蒋秀林表示,对于先进的光伏设备企业而言,市场要求它们不仅要提供高效、可靠的设备,还要能够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包括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推动光伏产业协同创新、提质增效。
光伏设备订单结构在优化
在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壮士断腕、积极求生的努力下,近期市场释放出积极信号。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光伏累计发电量55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9%,全国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94%。
进入7月以来,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市场价格回暖。一线光伏设备厂商新接订单势头良好,订单结构优化。
无锡江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江松科技”)主要从事光伏电池智能自动化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该公司董事长左桂松告诉记者,今年新接的光伏设备订单主要是适配TOPcon的新工艺技术、新型的BC工艺技术,还有一部分订单来自下游客户对现有设备进行提质增效的升级改造需求。
“唯有创新才能生存。市场竞争越激烈,大家对新技术、新设备就越渴望。”左桂松看好设备订单的需求前景。他表示:一方面,TOPCon技术工艺不断更新换代,从而给光伏设备厂商带来新订单;另一方面,HJT、xBC等技术快速发展,未来有望带来新一轮技术大变革,催生大量新设备需求。
记者从光伏设备上市公司先导智能获悉,今年以来,先导智能已签约和交付多个GW级高效BC组件产线设备订单。
先导智能董事长王燕清介绍,目前,先导智能的xBC组件串焊设备订单已累计超30GW。先导智能今年推出钙钛矿光伏电池整线解决方案,并于6月向上海一家客户交付钙钛矿光伏电池整线设备。
光伏设备上市公司捷佳伟创新发的业绩预告较为亮眼。公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亿元至19.6亿元,同比增长38.65%至59.85%。业绩变动是公司在手订单在报告期内持续验收转化为收入所致。
近年来,我国光伏设备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也推动着光伏产业整体智能化升级。
“捷佳伟创、江松科技、先导智能等光伏自动化设备企业带来的设备创新和自动化升级对行业贡献很大。”邢国强认为,自动化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干预,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和洁净度。同时,自动化设备形成了数据跟踪和积累,带动了产业整体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蒋秀林表示,目前,下游市场对光伏设备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提高转换效率、降低成本及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上。在技术创新、产能迭代和AI浪潮的大趋势下,预计未来几年内,光伏设备的数据治理、智能优化将有长足进步。
上下齐心方能“反内卷”
光伏是我国一张亮丽的产业名片,从研发、生产、制造到应用,全产业链各环节在全球都已遥遥领先。我国光伏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已历经多次行业洗牌。
虽然当下行业发展仍处于低谷期,但谈到行业前景,接受采访的企业人士和学者都比较乐观。他们一方面看好自上而下整治内卷的决心和魄力;另一方面坚信在“双碳”目标和技术创新驱动下,行业必有大发展。
“中央已定调重拳综合整治内卷。治理方向主要是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提升产品品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稳预期、拓场景双引擎将支撑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稳预期,主要在于明确项目开发规则,明确消纳责任权重;拓场景包括推动绿电直连供应,释放多元领域需求。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将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由531GW至583GW上调到570GW至630GW;将2025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预测从215GW至255GW上调到270GW至300GW。
对当前行业遇到的困难,业界认为是阶段性的。
左桂松表示,当下,我国光伏行业面临的供需失衡,主要是结构性的供需失衡。
王燕清表示,随着国家及行业层面下决心整治“内卷式”竞争,光伏行业将逐渐走出低谷,迎来新的发展周期。
在重重挑战之下,企业如何脱颖而出?
今年7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山西大同举行了一场行业会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在会上建议光伏产业克服内卷,提升价值,重塑竞争新规则。
宋志平认为,目前只关注销量和成本的思路已经行不通了,中国企业应更重视价格,并掌握定价的能力。
“面对挑战,全行业上下都在积蓄力量,应对挑战。我们有充分的信心,相信中国光伏产业的领先优势,相信光伏能成为主力能源。”沈文忠预计,今年光伏发电在我国发电总量的占比将超过10%。主力能源要唱主角,未来光伏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编辑:吴郑思
下一篇:北京市降级发布山洪灾害黄色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