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木刻产业助外冲村年收入翻四倍,泽培带徒传承300年技艺
创始人
2025-08-05 08:41:06
0

清晨的金沙江畔薄雾未散,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外冲村木刻车间早已响起清脆的凿木声。64岁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泽培扶着年轻学徒日嘎的手,在红桦木上刻下“祖国万岁”的最后一笔。

“这把祖传刻刀差点埋进土里,如今养活全村人。”老人摩挲着刀柄,身后1200平方米的标准化车间里,20余名匠人正在赶制订单。

村民泽仁郎加抚着雕花窗棂感慨:“过去全家守着10亩青稞地,年收入不足2万元。如今靠刻刀,去年分红就拿到了7万元。”

波罗古泽刻版制作技艺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因产业凋零濒临失传。2017年,全村仅剩20余名匠人,月收入不足千元,青年学徒更是寥寥无几。

转机始于2018年。华电西藏公司党委选派党员骨干进驻外冲村。经过走访调查,他们发现了改变村庄命运的“钥匙”——木刻技艺。村民们守着金饭碗,却过着苦日子。驻村党员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绝不能让文化瑰宝就这样失去生机!”驻村党员们暗下决心。

说干就干。华电驻村党支部将传承保护非遗与发展产业经济紧密结合,帮助成立木松民族手工艺公司,积极争取政府投资535万元。同时,华电捐赠150余万元,建成了1200平米的木刻车间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解决“产得出”更要解决“卖得好”“可持续”的问题。华电驻村党员化身“市场开拓员”,多方奔走,成功协调签订了总额达4000万元的10年期供货协议,为木刻产品找到了稳定可靠的市场出口,彻底消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同时,邀请国家级传承人泽培等开展系统技能培训,提升工匠技艺水平和生产效率。

截至2025年6月底,木刻产业累计为外冲村群众增收近1900万元。全村人均年收入实现了从2017年的3600元到如今1.4万元的飞跃,不仅鼓起了村民的腰包,更点燃了希望。许多曾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主动学习木刻技艺。木刻车间已培育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珍贵的波罗古泽刻版制作技艺在产业化发展中得到有效传承与弘扬。

发展的脚步并未停止。华电驻村党员着力深化“党建+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推动产业提档升级。一方面,全力打造“精品木刻”品牌。积极开发融合“古智藏文书法”等元素的木刻文创产品,将产品种类拓展至30余种,提升艺术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推动产业融合。木松民族手工艺公司已从单一的木刻作坊,发展成为集工艺品雕刻、藏香制作、书法创作、技能培训、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致富产业聚集地,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如今,外冲村的木刻产业已成为江达县乃至昌都市一张响亮的名片,“波罗木刻”声名远播。2023年9月,传承人泽培带着波罗古泽刻版制作技艺亮相深圳第十届公益慈善项目交流会;2024年,“波罗古泽木刻”成功入选国家广告研究院年度优秀品牌案例,木刻公司也被评为西藏自治区非遗工坊示范点,成为自治区非遗保护与创新发展的生动缩影。

责任编辑:陈文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东方雨虹成立新能源科技公司,含... 人民财讯8月5日电,企查查APP显示,近日,重庆虹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胡洋,注册资...
44岁女网红挑战开飞机环球游坠... (来源:北京时间)转自:北京时间 【#44岁女网红挑战开...
人手不足!日本宣布不再举行“观... (来源:上观新闻)据日本《朝日新闻》8月5日报道,由陆海空三大自卫队每年轮流举办的观阅式今后将不再进...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工信...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发布《关于公布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的通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
佳华科技跌2.06%,成交额2... 8月5日,佳华科技盘中下跌2.06%,截至13:00,报32.85元/股,成交2234.38万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