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允许“职业背债”蔓延
创始人
2025-08-05 08:27:34
0

近期,社会上出现“职业背债”骗局,让部分轻信诱导的消费者陷入困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日前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远离“职业背债”陷阱。

什么是“职业背债”?就是一些人出卖个人信用,为他人承担债务,换取高额利益的行为。虚假宣传引诱、伪造材料骗贷、抽取高额分成……这些套路无论被包装得多么诱人,其本质都涉嫌欺诈,不仅破坏金融机构信用体系,更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构成威胁。

“职业背债人”其实是骗局的牺牲品。帮人“背债”,看似是“发财”的捷径,实际上是跳入“损人不利己”的“火坑”。一旦成为“职业背债人”,就需承担高额债务,若无力偿还,个人信用就会受损,甚至可能因涉嫌诈骗、非法集资、骗取贷款、洗钱等刑事犯罪面临法律追究。

在这条骗贷黑色产业链中,不法贷款中介处于核心环节。他们一边物色信用记录空白的“背债人”,一边串通银行内部发放贷款的工作人员。不法中介为达目的,常重金行贿银行信贷人员,少数意志薄弱的员工就这样被“拉下水”。此外,还有少数客户经理主动参与骗贷。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案例显示,多起不法贷款中介案件背后均涉及金融腐败,已有银行员工因与非持牌中介进行利益输送被判刑。

斩断“职业背债人”背后的黑色产业链,既关系国家金融安全,也直接影响民生福祉。不法中介物色的“职业背债人”,往往集中于收入低、无社保、受教育程度有限且无偿债能力的群体。这些群体本就生活不易,再背负巨额债务,境况将雪上加霜。从经济社会层面看,无偿债能力的个人替他人背债,会导致大量贷款无法收回,形成呆坏账,挤占金融资源,使得真正需要贷款的实体或个人更难获得信贷支持,最终损害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健康运行。

绝不允许“职业背债”违法行为滋生蔓延。在发布风险提示的基础上,还需多管齐下,严厉整治。一方面,要加大对职业背债行为及其背后黑灰产的打击力度,显著提高“背债人”、不法中介及涉案银行工作人员等各环节的违法犯罪成本。另一方面,银行机构须切实提升贷款风险内控水平,加强对信贷关键岗位员工的监督、管理与警示教育,扎紧制度的“篱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通过社区宣讲、法律讲座等多种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职业背债”的法律风险。

来源:经济日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澳门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 澳门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这是极为严峻的气象预警。天空瞬间被厚重的乌云笼罩,如同一幅巨大的墨色幕布缓...
柬泰将举行特别会议 两国围绕领... 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 为筹备柬泰边境联合委员会特别会议而召开的秘书处会议于4日上午在...
广东省水利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 人民财讯8月5日电,8月5日,据气象部门监测,过去24小时,广东全省有56个县(市、区)出现大暴雨天...
俄罗斯5架战机被“击中” 在特定的空域局势中,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俄罗斯的 5 架战机在执行任务时,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危机。画...
大四毕业生三个月毕业实习报告 ...   三个月的实习,接触了很多人,有性格各异的老人,有兢兢业业的护理人员,在与爷爷奶奶和福利院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