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脚踏实地为战旗添彩
■张育源
今年,是我们连队诞生97周年。3月4日那天,全连官兵在猎猎作响的战旗下共同庆祝。当指导员在连史册上写下我名字的那一刻,我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自豪。
几年前,我从陆军步兵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卫戍区某团“红四连”担任排长。第一次走进连队荣誉室,看到墙上挂满的锦旗,以及展柜里摆放的各种证书、奖牌,我内心激动不已。一颗荣誉的种子,在我心底悄然种下。
初到连队第一个月,我对基层生活的新鲜感渐渐消失,每天大致相同的生活节奏,让我心里空落落的。对荣誉的向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让我忍不住对身旁战友抱怨:“啥时候才能干点大事啊……”
然而,还没等我找到心目中的“大事”,手头那些简单日常的小事,就让我“跌了跟头”。
一次,营里组织某专项会操,当时我觉得这个课目比较简单,熟悉了几遍动作、背记了口令后,便将这件事抛之脑后。等到真正走上会操场,才发现排长不仅要在队列前下口令,还要规范演示动作。
由于我之前没有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只能硬着头皮完成会操,最终导致全排名次落后。宣布考核结果时,我羞愧得抬不起头。
还有一次,指导员让我给大家上一堂“荣誉观”教育课,我信心十足地点头说道:“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准备。”授课时,讲台上的我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台下战友却听得昏昏欲睡。
课后,指导员对我说:“你讲的案例故事离官兵实际生活太远,咱们连队历史上有那么多荣誉,为什么一句不提呢?”那一刻,我心中五味杂陈。
军校4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一直是战友眼里的“优秀学员”——专业成绩第一名、担任学员队骨干、几度获得嘉奖……刚下连队时,我总觉得基层没有我施展拳脚的地方,再加上几次打击,让我陷入了迷茫。
指导员关注到我的状态,带我再次来到荣誉室。在战旗下,他给我讲起了前辈们的事迹:“抗美援朝战争中,我连被志愿军24军授予‘攻得勇猛、打得顽强、首战敌峰’荣誉锦旗。这也成了我们的连魂,激励着一代代官兵。就拿我们的老连长邓云楼来说,无论是训练还是工作,他总是站排头当标杆。射击训练,同战士们一起趴在靶台练据枪,一练就是数小时;攀登索降,他一次次为全连示范动作直到虎口磨出鲜血……”
我翻开连史,看到这位老连长面对繁重任务仍铆在战位,带领全连官兵圆满完成数十场重要任务时,内心深感敬佩。他能够荣立个人一等功,根本原因是在岗位上勤勤恳恳、勇于担当。
“只有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老连长的故事点醒了我,后来我转变心态,不仅日常的训练和工作快速进步,还主动和连队骨干学习交流,想方设法为提高连队战斗力添砖加瓦。
2023年夏天,连队受领抗洪抢险救灾任务。我和战士们一起铲沙土、垒沙袋,尽管大家的作训服都已被汗水浸透,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我们与身边战友比拼,看谁垒沙袋垒得更快,以高昂的精神对抗身体的疲惫。最后,在全连官兵共同努力下,我们高标准完成了任务,用实际行动为周边群众筑牢了安全防线。
紧急出动抗洪抢险、担任军营开放日讲解员、编排强军故事会……在一项项工作中,我锻炼了能力、贡献了力量,从而有了更多自信。渐渐地,我走进了战士们的心中,在排长岗位上一点点干出了“滋味”!
去年底,我因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四有”优秀军官,排里1名战士荣立二等功,1名战士荣立三等功,多人获得嘉奖。
如今,回望一路的成长,我深知,是连队的荣誉与精神激励着我不断前行。我将继续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战旗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