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古而新,绘就千年鱼桑新“丰”景
创始人
2025-08-05 07:56:38
0

(来源:湖州日报)

转自:湖州日报

  文/记者  徐斌姬  图/记者  吴拯

  盛夏,走进舒乙笔下“最好的江南小镇”,仍是“古朴、完美、幽雅”的模样,青石板路间却涌动着新活力,年轻人扎堆打卡,研学团队接踵体验鱼桑文化。

  湖州荻港徐缘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倪威望着往来客流,眼里藏着多年深耕的底气。作为产村融合经营的探路者,这位85后用精准的运营策略盘活千年鱼桑文化,更带起一支能打硬仗的团队,让这个曾显寂静的古村——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焕发新生。

  在给进村的浙江大学文化和旅游产业管理MBA项目师生讲座时,倪威报出亮眼数字:“村庄+景区+渔庄”模式下,全村去年接待游客破百万人次,文旅产业综合收入超亿元。台下,刚带队调研过荻港村的浙大副教授黄浏英深有感触:“荻港渔庄用商业土壤浸润文化遗产,让文化根脉焕发光彩,嵌入百姓美好生活。”

  1  一缕咖啡香,老遗产酿新味

  倪威,这位来自金华的“新湖州人”,忆起与荻港村的缘分,笑称是“追着心上人,撞进了好风景”。妻子的家乡,河港纵横、芦苇摇曳,素有“苕溪渔隐”美誉,还藏着2500余年生态智慧的桑基鱼塘。只那一眼,他便爱上了这个文韵深厚、风光独好的古村。

  桑基鱼塘核心保护区里,岳母徐敏利一手创办的荻港渔庄早已扎根,这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于2004年凭“荻港非遗陈家菜”打响名号,却仍带着传统底色,多是餐饮主导的“农家乐”路数。

  2017年,“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份荣光让倪威动了心。在家人的支持鼓励下,他辞去工作回到村里,立志为渔庄注入更多元、更年轻的活力,让千年鱼桑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

  褐色的咖啡底,是鱼塘与土地的沉淀;桑叶茶混着鲜奶的淡绿,是桑文化的流淌。桑叶奶盖裹挟着咖啡香,顶端“有鱼有福”的桑叶粉印轻轻颤,抿一口,清爽醇香,余味绕舌。这杯渔隐咖啡店的招牌,正是倪威让老遗产酿新味的巧思——桑基鱼塘的魂,全在这口鲜香里。

  “渔庄那间荒了几年的老茶室,要改咖啡店时,长辈起初是犹豫的。”倪威说,两代人经营思路虽有磕碰,但守护、传扬鱼桑文化的初心拧成一股绳。磨合间,便生出这杯带着乡土根脉,又合年轻人胃口的“桑基鱼塘”咖啡。当塘边举着咖啡杯的打卡照刷遍朋友圈,答案自明:老祖宗的智慧,本就调得出年轻人爱喝的新味。

  桑果里的亲子餐厅、拉图口小酒馆、围炉煮茶……倪威带着团队,策划开发了一系列项目,补上了渔庄缺年轻人气的短板。当下,这里已成为网红景点,吸引了来自长三角各地的游客。

  渔庄16年前发起举办的湖州鱼文化节,也因年轻人的思想添了新趣。从一碗鱼汤饭,慢慢生出鱼乐、鱼歌、鱼舞、鱼火等花样,今年元旦的活动,吸引上万名游客来村里共赴盛宴。

  “这儿把桑基鱼塘的底韵,裹进美食、节庆里,成了朋友圈可打卡传播的新符号。”带娃在荻港过暑假的上海游客张菁坦言,这种“老遗产的年轻表达”,最有吸引力。

  2  一条共富链,老技艺焕新能

  “我的岳母说‘用一生情怀哺万代鱼桑’,我理解的‘哺’,是让荻港人从文化遗产里尝到甜头。”在倪威眼里,村民世代种桑养蚕、蓄水养鱼的本分,藏着共富的密码。如何把这份家底盘活?他铆足劲在老技艺里找新出路。

  2018年,他从本地传统美食里找灵感,将桑基鱼塘里的桑、蚕、鱼这些老伙计重新编排——桑叶入糕点、桑果酿甜浆、生态鱼做卤味,注册成立湖州桑基鱼塘食品有限公司,一口气建起3条生产线。传统工艺遇上现代技术,不仅让桑叶、桑果、鲜鱼变身包装精美的系列产品,更助力“湖州桑基塘鱼”拿到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金名片。

  为让这些带着土味的宝贝走得更远,他扎进互联网大潮为“荻港鱼桑”站台吆喝。目前15家分店牵起50多个配送点,通过微店网上预订和配送服务,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当地1000多户村民的农产品顺着这条链往外跑,每户每年增收近2万元。

  炎炎夏日,荻港村的研学夏令营几乎天天有学员报到。51岁的党员村民章利平挽着袖子,正为研学团准备烧农家饭的食材、厨具和场地。村里鱼桑研学火了,他守着家门口就能多份收入,忙得浑身是劲。

  “我们与村民一起创业,培育了200多户像章利平这样的鱼桑研学人家。”倪威说。

  2019年,湖州鱼桑文化研学院与荻港渔庄鱼桑文化研学营地一同落地,倪威团队量身打造探鱼源、养鱼经、捕鱼乐等40多门鱼桑课程,引来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来研学体验,仅去年就接待近5万人。文化“破圈”带动业态焕新,村民转身成了“研学导师”,把日子过得愈发有奔头。

  带领团队对荻港4A级景区全面运营管理,以鱼桑文化为线,借产村融合东风,打造古村美食一条街;筑起占地100亩、投资近5000万元的 GIAHS鱼桑研学亲子乐园;以村企共建模式,成立“苕溪渔隐”共富工坊……扎根荻港村后,倪威走的每一步,都踩着“村强民富”鼓点,既助推村子打通一二三产,又让渔庄为村民提供了600多个就业岗位。

  看着古村一天天变新,村民杨红梅打心底里庆幸当年回村的决定。一家人拾掇起老手艺,在老街开了“陈妈妈青团店”,旅游旺季里,单是糕团生意一天就进账上万元。“鱼塘的鱼不愁销,我还在景区当讲解员,这日子啊,越过越有滋味。”她笑着说,眼里盛着亮闪闪的甜。

  结果美好,但过程并不平坦。前几年疫情突袭时,渔庄经营猛地踩了刹车,倪威没工夫叹气,转身带着团队往“线上”闯,上线“徐缘菜鲜”生鲜电商,组织员工防疫、复产两头抓,用“无接触配送”撑起百姓“菜篮子”,也为渔庄搏出转机。

  “轻舟已过万重山”。如今回望风雨,他只淡淡一笑,眼里装着更实在的期盼:“就想让乡亲们跟着我,年年有‘鱼’,岁岁有余。”

  3  一群青创客,老文脉绽新韵

  今年6月14日,我国第九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荻港渔庄青年入乡实践站点热闹非凡。一场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为主题的非遗集市在此启幕,30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齐聚,5国40余名外宾与各地游客围拢过来,指尖碰着缫丝的柔、鼻尖闻着湖笔的墨,老手艺在互动中冒起热气。

  这份热乎气,出自荻港“一元青创”团队的年轻人之手。他们用活态传承串起古今,以科研创新激活基因,借农文旅融合打开新局。倪威望着这幕,目光落向不远处的青创四合院——闲置老宅正蜕变成集办公、居住、展示于一体的创业空间,配套“15分钟乡创生活圈”,建好后,年轻人就能在这里以低成本扎根,让老村的文脉里,再多些青春的响动。

  “荻港的好,根在人。”作为“85后鱼桑人”,倪威在村里见过太多打动人心的模样:“一元茶馆”第四任掌柜潘平福,守着百年老规矩,坚持低价供应茶水;村民章金财被唤作“活地图”,把村子的故事装在心里;徐敏利更是把自己的命运和桑基鱼塘紧紧捆绑在一起……

  这些身影,在他心里种下了种子。“一元青创全球合伙人计划,就源于荻港人骨子里的崇文向善。”他想以公益为底色、低门槛为桥梁,让年轻人与乡村结下新缘分,就像那些老辈人守着的情分,让共生的暖意,在新老交替里慢慢淌。

  数据显示:荻港村年接待超百万游客中,八成是冲农遗、非遗来的。倪威带的这群年轻人,早已成了农遗、非遗传承的生力军。

  就说他们运营的“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自去年8月24日在荻港景区开馆,已揽来25万人次访客。“作为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的线下展馆,这里一期展陈11省的160多件非遗精品。”运营负责人姚淞说,团队专挑年轻人喜欢的调调,解锁有文化味、生活化、沉浸式的非遗新体验,让老手艺搭着新路子带火乡村游。

  倪威透露,陈列馆二期正在筹备中,预计今年四季度开馆。届时将新增21个展厅,网罗全国非遗代表性项目,同步引入数字化导览,解锁“非遗元宇宙”新体验。

  今年5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中国代表Carlos Aldeco一行走访荻港渔庄等青年入乡实践站点,点赞当地实践与可持续农业理念的高度契合,表示接下来将依托桑基鱼塘遗产资源加强合作,重点推进青年主导的数字农业、生态旅游等项目,努力为全球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湖州方案”。

  这番肯定,让倪威心里更亮堂。他笃定:千年鱼桑的未来,永远属于那些愿意弯腰拥抱土地的年轻人。

  成长日记

  1.桑基鱼塘有了“专属厨房” 2018年1月11日 

  今天,湖州桑基鱼塘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了! 循着生态循环的老理儿,把桑、蚕、鱼的味道装进现代包装,让老手艺里的乡愁飘得更远。

  2.中共湖州荻港徐缘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支部委员会成立 2018年11月1日

  入党10周年,荣幸当选支部书记。这是我在荻港村的第二年,往后更要带着党员的劲儿往前冲!

  3.湖州鱼桑文化研学院诞生 2019年4月21日 

  通过桑基鱼塘研学,把农业文化遗产的故事讲给下一代听,成就感拉满! 

  4.全球首个农业文化遗产主题书屋“积川书塾”成立 2019年12月1日

  渔庄添了个“书香角落”!这里藏着桑基鱼塘的千年故事,等你来慢慢品。

  5.上线“徐缘菜鲜”线上生鲜配送服务 2020年2月20日 

  疫情来势汹汹,咱转场“线上自救”!招牌美食直送社区,保住大家的“菜篮子”,也保住村里的烟火气!

  6.带领团队对荻港4A级景区全面运营管理 2022年7月1日 

  带着小伙伴们把村子变成“能玩能吃能回味”的综合体,一二三产融起来,乡村振兴有奔头。

  7.打造GIAHS鱼桑研学亲子乐园 2022年10月1日

  国庆假期,渔隐咖啡、围炉煮茶火了!长三角游客带着娃来打卡,荻港突然变“潮”了,老村焕新颜的感觉真好!

  8.《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线下展馆开馆 2024年8月24日

  科技+非遗+文旅,老手艺在玻璃展柜里“活”起来,千年文化有了新舞台!

  9.第十六届鱼文化节举办 2025年1月1日

  唱鱼歌、跳鱼舞、烧鱼菜……鱼桑文化的热闹,是刻在荻港骨子里的浪漫!

  10.湖州市首届青年入乡嘉年华活动在荻港举办 2025年5月20日

  ”520“这天,青年为乡村而来! ”一元青创“四合院、全球合伙人计划被追着问,“与乡村,共青春”,未来的故事才刚开始!

  ……

  成长观察

  三重引擎驱动乡村振兴加速度

  刘松(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副会长,杭州市余杭区永安村CEO)

  倪威的乡村实践,通过报道跃然眼前——我仿佛漫步于荻港的青石板路,亲眼见证这位青年乡村CEO的奋斗足迹。对一位躬身乡野的创业者,这是以青春丈量热土的珍贵征程。

  他精准捕捉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以“创新”激活传统基因,用“品牌”重构乡村价值,借“青年”力量延续乡村文脉。曾经面临被遗忘风险的荻港村,正是在这三重引擎驱动下,站上时代发展的“C位”。尤其“桑咖”产品的破圈,不仅是商业创新的发令枪,更是新老理念的融合剂、城乡要素的连接器、古今智慧的接力棒。从“荻港鱼桑”到“苕溪渔隐”,再到“一元”系列品牌矩阵,无不彰显他对乡村品牌化的深刻认知——没有品牌灵魂的乡村,注定无法走向未来。

  作为乡村运营新职业的探路者,倪威面临的挑战远超想象。所幸在各方支持下,他交出了荻港这张高分答卷。更令人振奋的是行业生态的巨变:今年5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实施,标志着中国乡村从治理建设迈入专业化运营时代;上个月“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纳入国家职业大典,更使“倪威”们告别“孤勇者”身份。乡村运营从业者由此迎来职业化发展之路。

  可以预见,未来将有万千青年循着倪威的足迹,以无数个“桑咖”式的创意,点亮更多“荻港”般的乡村。此刻的田野,正是青春最好的舞台——当职业化道路贯通、政策基石筑牢,乡村振兴的星河必将因无数奋斗者而璀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澳门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 澳门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这是极为严峻的气象预警。天空瞬间被厚重的乌云笼罩,如同一幅巨大的墨色幕布缓...
柬泰将举行特别会议 两国围绕领... 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 为筹备柬泰边境联合委员会特别会议而召开的秘书处会议于4日上午在...
广东省水利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 人民财讯8月5日电,8月5日,据气象部门监测,过去24小时,广东全省有56个县(市、区)出现大暴雨天...
俄罗斯5架战机被“击中” 在特定的空域局势中,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俄罗斯的 5 架战机在执行任务时,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危机。画...
大四毕业生三个月毕业实习报告 ...   三个月的实习,接触了很多人,有性格各异的老人,有兢兢业业的护理人员,在与爷爷奶奶和福利院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