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姜晓菲报道 近日沈阳持续升温,伏天已至,老年人群健康风险不容忽视,尤其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面临严峻挑战。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沈阳市老年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郝兵提醒,需格外关注老年人伏天健康防护。
老年人身体机能随年龄衰退,对温度感知能力减弱,散热差、出汗少,比年轻人更易中暑。且不少老人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基础病,伏天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快,会导致血液黏稠、电解质紊乱,引发血压血糖波动,加重基础病甚至诱发严重并发症。
持续35℃以上高温时,老年人体温调节中枢退化,皮肤变薄、汗腺功能减退,散热能力更弱,难适应气温变化,中暑风险陡增。中暑分三类:先兆中暑表现为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高,及时移至阴凉处、降温补水补盐可快速恢复;轻症中暑体温超38℃,伴面部潮红、大汗、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按上述方法处理数小时可恢复;重症中暑含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卧床老人最易出现,表现为高热达40℃以上,伴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血压下降、皮肤干燥无汗等,需立即就医,延误可能致不可逆损伤或死亡。
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因感知障碍难准确表达不适,应多观察出汗情况,以及是否有神志淡漠、颜面发红、体温升高、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尿量减少、行动迟缓加重等状况。
郝兵建议,老年人伏天健康管理需注意:避免高温暴露,户外运动选清晨或傍晚;居家合理用空调电扇,室温保持26-28℃,避免直吹;晨起饮水200ml防血液黏稠,日间少量多次饮水,每日超1500ml,出汗多喝淡盐水、绿豆汤补电解质;避免猛起床、用力排便等突然发力动作;起居遵循“夜卧早起”,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果,适量补蛋白质,忌隔夜饭菜;慢性病患者应规律服药,每日测血压心率,每周测2-3次血糖,波动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