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杨
近日,10多万支“优香”白菊从安顺市镇宁自治县扁担山镇发往日本。这些来自中国西南山区的小菊花,正以每年超3500万支的产量走向国际高端市场,其中一半以上销往对品质要求极为严苛的日本和韩国。成功的“通关密码”,就藏在气候与技术里。
“菊花是喜凉怕热的作物,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5至25℃之间。”安顺欣悦综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悦公司)总经理鲁仁明指出,每年七八月份,日韩的传统菊花产区都进入高温酷暑,易导致菊花花头畸形、品质下降,难以满足高端市场需求。而镇宁夏季无酷暑,昼夜温差大,“恰好为菊花提供了一个天然的‘避暑山庄’。这就形成了一个宝贵的市场空窗期,让我们能错位竞争,精准切入。”
凭借这一气候优势,欣悦公司实现了全年两季轮作。夏季主攻耐热的“优香”“白善”等品种,恰好赶上日本七八月份的祭祀高峰期;冬季则转向抗寒的“精诚”“神马”系列,供应期覆盖11月至次年春节。“我们的菊花,成了国际市场上的‘硬通货’,尤其是在夏天。”鲁仁明说。
然而,要敲开日韩市场的大门,仅有气候禀赋远远不够。“日本客户的要求是行业里出了名的严苛。”鲁仁明介绍,“花头直径必须用卡尺测量,要达到2厘米以上;花茎长度分级明确,一级花85厘米,二级花80厘米。叶片数量不足、花头畸形、尺寸不达标等均不合格。对日本客户我们是论支卖。”这迫使欣悦公司必须追求极致的精细化管理。
欣悦公司温室大棚里,一排排补光灯悬挂在花田上方,“这补光灯是控制花期的关键。”鲁仁明说,通过精准控制每天6小时光照,可以促进花茎拔高,同时抑制花头过早开放,让“叶包花”形态更完美。“这正是高端市场最喜欢的品相。”
“配药更是个技术活。”鲁仁明补充,公司花重金从江苏请来了有几十年经验的技术总监,确保既能有效防治病虫害,又能精准调控花的生长节奏,“让每一批次的菊花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除了种植技术,采摘处理同样精细。“我们只在早上6点至9点采收,气温升高便停止。采摘后立即预冷,然后在恒温车间按照客户要求分级包装。”鲁仁明说,韩国客户一个集装箱就要21万支,每一支都要符合标准。公司投资数千万元建设了大型冷库和标准化加工车间,实现全程冷链物流,从基地到深圳港,再到日韩,可以保证菊花20多天不凋谢。
相比传统菊花一支0.3元的成本,欣悦公司的成本要高出一倍。“但我们不走低价竞争的老路。”鲁仁明语气坚决,“我们的目标就是高端市场。高投入带来高品质,高品质才有高议价权和抗风险能力。日本客户愿意支付每支1.86元的稳定价格,凭的就是这份品质保障。”
对于欣悦公司而言,国内与国际市场并非取舍关系,而是相互支撑的格局。目前,该公司在镇宁共有8个花卉基地,总面积600多亩,年产值接近3000万元,其中出口额占到一半以上。
“做农业,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国内市场是基本盘,国际市场则是提升品质、稳定收益的增长极。”鲁仁明介绍,出口带来的稳定现金流和高利润空间,为公司技术研发和品质提升提供了充足资金。同时日韩客户提前下单的模式,让公司能更好地平衡产能和规避市场风险。“现在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月底,几个基地的花全被订完了。”
如今,这朵小小的菊花不仅为企业创造了近3000万元的年产值,更成为带动当地产业振兴的“致富花”。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周边7万余人次就业,每月发放工资超过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