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新闻网)
转自:安徽新闻网
满目奇峰总可观,却有一峰忽然长。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今天的中国,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文化产品不仅“够用”,还要“好用”,文化消费不再“将就”,而是更加“讲究”。
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旅行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能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何为支柱产业?专家共识是:对GDP贡献持续突破5%,对上下游带动能力强,对科技创新具有引领力,对就业增收形成稳定支撑。如今,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旅行业正加速成长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软实力”变为“硬支撑”。2023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两项指标双双逼近5%门槛,增速超过诸多传统行业,已然成为国民经济中极具活力的重要板块。
“文化+”跨界融合,“一业兴、百业旺”。比如,凭一张演唱会票根,解锁城市味蕾盛宴;凭一块马拉松号码布,兑换满城惊喜。“票根经济”让不同行业抱团共生、彼此成就。
科技赋能、创意无限,刷新文化形态,创新消费场景,一批新型文化企业异军突起。数据显示,数字文化产业营收规模占比超过40%,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引擎”。
文旅项目“上新”,朝阳产业托起高质量就业。比如,到2024年末,全国共建设非遗工坊1.1万余家,直接吸纳超过27万名脱贫群众实现就业,人均年收入约3.6万元。
数据背后,是亿万人民“热辣滚烫”的美好生活,是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安徽揽山水之美,得人文之胜,有科技之强,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旅行业培育成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正当其时。
突出“创”字,强化创新;做实“链”字,集群成势;做深“文”字,深挖底蕴;做足“融”字,全域提升。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产业如山,巍峨起势。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旅行业培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就能真正实现人文与经济的共生共荣。
(刘振 陶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