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 孟亚生
泰州市近日举办残疾人大学生专场招聘会,59家企业现场提供123个优质岗位,覆盖视频剪辑、电气工程师、外贸等众多领域,为残疾人大学生提供多元选择,受到残疾人大学生的欢迎和社会舆论高度评价。
为残疾人大学生开办专场招聘会,是将政策落到实处的生动实践。让残疾人大学生实现就业,不仅能减轻家庭负担,更能增强其社会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当残疾人大学生凭借所学在工作中发光发热,也能激励更多残疾人积极向上,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为残疾人大学生开办专场招聘会,是对就业公平的具象诠释。近年来,我省一些用人单位为视障员工配备读屏软件,为听障团队建立手语翻译支持系统,这些看似微小的投入,换来的是员工更高的忠诚度和工作效率。当用人单位不再将“健全”作为隐性招聘标准,当岗位设置兼顾残疾学子的能力特点,就业市场才能真正实现“人岗匹配”的最优解,让每个劳动者都能凭借能力立足社会。
从互联网企业开发无障碍产品,到制造业设立残疾人专属工位,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包容残疾员工不仅是履行社会责任,更是挖掘人力资源的明智之举。残疾员工带来的多元化视角,能推动产品与服务更贴近多元需求,正如为视障人群优化的APP界面,所有用户都因之受益。这种“包容即效益”的认知,让残疾人就业从“慈善帮扶”转向“价值共创”,让雇佣关系从“施舍”变为“共赢”。
当然,专场招聘会只是起点。要让残疾学子真正实现“稳定就业、体面工作”,还需要更完善的支撑体系。职业技能培训需更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社会保障需解除“因残失业”的后顾之忧,社会观念更需摒弃“残疾人是负担”的陈旧认知。唯有政策扶持、企业参与、社会包容形成合力,才能让“专场招聘”的成果延续为长期的就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