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从“环境疮疤”到“田园画卷”,常州市钟楼区新闸街道凌家村谈家塘用短短60天完成了一场美丽蜕变。这背后是钟楼区“访民访企访街巷 优作风优环境优治理”专项行动的扎实步履。在专项行动中,新闸街道广大党员、干部走向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推动一桩桩“烦心事”变成一件件“暖心事”。
作为新闸街道凌家村的一个村组,谈家塘仅有20户人家,却聚集了13家废品收购点。凌家村党总支书记刘根东带领村委工作人员联合街道机关干部,挨家挨户走访访谈,耐心讲解规章制度、陈明利害关系。一周内废品收购点全部清退,“破局之战”正式打响。
一场全方位的环境攻坚战就此展开:全村累计清运垃圾75车,彻底清除了多年堆积的“顽疾”;拆除老旧棚屋16处、违章建筑504平方米,让村庄恢复了整洁轮廓;完成5300立方米河道清淤,让支流支浜重新焕发生机;完成道路贯通硬化6000平方米,解决了“路太窄、雨天积水”的老问题。
环境整治的同时,基础设施升级同步推进。通过12场村民议事会,村委收集到98条意见建议,将“急难愁盼”列入施工清单:分别新建和疏通下水道260米、150米,告别“雨天内涝”;新装路灯12盏、监控8个,村民夜间出行更安全;扩建公共停车位、新建农具小屋,生活便利度大幅提升;岸坡角落被打造成园艺角、小菜园,村口设置文化墙、村史廊,乡村韵味十足。
环境改善只是起点,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才是长久之计。凌家村委以“培育特色业态+升级产业链条”为抓手,探索一条“土地增效、农民增收、文化增色”的新路径。
碎片化的耕地被整合为“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的现代田园单元,“共享小菜园”市场化经营模式应运而生。市民可选择自主型或半托型方式租赁田地,在城市中解锁“认领一块田”的田园生活。共享小菜园已签约20余份,年收入达5万元。
村组外的闲置空地也被充分盘活。刘根东借助新闸红萝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身份,召集萝卜干非遗技艺传承人,联合高等院校和第三方运营单位,共同打造“新闸红”萝卜种子基地。从萝卜种植到非遗加工,再到品牌销售,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逐步形成,特色产业的发展让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持续增强。村民参与小菜园管护,在萝卜加工基地务工,家门口实现就业。
小投入撬动大变化,谈家塘用环境投入与成本节约账、产业培育与增收账、民生改善与价值提升账三本经济账算清发展潜力。未来,谈家塘将小菜园与农文旅特色项目深度融合,引入梳篦等非遗体验和轻食、咖啡、茶饮等业态,打造集田园体验、非遗研学、乡村旅游于一体的新业态。 孙景辉
上一篇:印江板溪镇举办“村光大道”活动
下一篇: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