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这就是我们铁路民警班组线路工作的日常。”7月27日,重庆巫山,热浪袭人,巫山高铁站派出所民警向伟和同事顶着烈日,对防洪点值守情况、铁路栅栏封闭情况、沿线重点部位防控情况开展巡查……不到半小时,向伟的警服就已湿透,脖子后面被晒得发红。
极目远眺,峰峦巍峨,向伟却无暇欣赏美景。“我们去桂花村双线特大桥看一下边坡加固情况。”对铁路民警而言,美景背后潜伏着诸多危险。每天走线路、跑现场、采集信息、查改隐患,他总结出一套实用经验,“线路工作,根在线路,重在沿线。郑渝高铁万州至巫山段,桥隧比高达98%,且汛期易发边坡塌方、线路积水等险情。”
巡查完线路,向伟和同事来到沿线的桂花村,开展线路安全宣传和关注人员回访。
桂花村距离巫山县城较远,对于村里的孤寡老人和困难户,向伟会协助购买生活用品,帮助联系相关部门解决养老、医疗等政策保障问题;遇到需要乘坐动车出门的情况,他会提前协助购票,联系车站提供便利。渐渐地,村民把向伟当成了自己人。
“多一个好朋友,就多一双查找隐患的眼睛。”向伟指着村口正在施工的工地说,去年,因强降雨天气,工地的篷布被大风刮到栅栏旁,多亏附近村民及时发现险情并处理,避免了铁路事故的发生。
回到派出所,向伟将巡查的区段、收集的信息和发现的安全隐患分类整理,列出任务清单和工作重点,并通报给铁路单位做好整改。
在向伟的线路工作台账里记录着许多信息——开学季,需提前对接相关单位,做好入校宣传;夏秋两季,沿线烧荒情况多发,要做好村民的宣传防范……这些信息看似琐碎,却是维护线路安全的重要保障。
下一篇:科技转型,欧洲为何“大象转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