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师傅,你们现在几点上班?”7月份以来,每次去工地上走访,中国能建建筑集团工会干事佘静雅总要这样询问。
入夏以来,中国能建建筑集团工会开启了对在建的153个项目工地为期7周的防暑降温专项检查。这些检查包含高温中暑应急预案、高温中暑应急演练、防暑降温药品配备、作业时段调整、户外防暑措施、饮水点设置等9大事项。对检查出的问题,集团工会要求项目以及分包商立行整改和限期整改。
项目工地“送清凉”活动开展没有?作业时段是否调整?有没有配备防暑降温物品?检查组带着检查表,对照明细单,每到一个项目,既发现问题也收获惊喜。
在安徽省的一个项目检查中,刚踏进工人休息区,佘静雅和检查组就看到一块白板上写着温馨提示:“今日下午3点配送西瓜,每人都有,请互相转告。”
“就是不知道真的落实了没有。”佘静雅一边嘀咕一边朝着施工区走去。看到两名工人正在作业,检查组看出他们的工服与其他工人不太一样,趁着作业间隙上前与之交谈,得知他们是被临时借调过来的工人,便询问有无领取到防暑降温物品。
“早就领过了,班前会都发水和饮料,还有人丹、藿香正气水。”工人师傅指着背包笑着说,“每天下午还有西瓜、凉茶、绿豆汤,人人有份。”
这话让检查组队员放下了心。“我们的防暑降温政策就是要做到全员覆盖,不论是外包人员还是临时借调,都应当一视同仁,确保‘清凉权益’不打折。”佘静雅说。
由于项目分散在全国各地,对于防暑降温工作的落实情况,检查组一一奔赴现场进行调研。佘静雅印象比较深的是一次省外项目检查中,她看到项目上搭建了两个凉棚,一边是项目在送绿豆汤,另一边则是业主提供的冷饮,工友们排队领取,然后三五成群地坐到休息区乘凉,说说笑笑,互相分享。
工地人员多,吃住是关键。由于工地工作的性质使然,外包人员占大多数,他们的吃住情况是检查组最关心的事。因此,此次检查分包商生活区一体化的执行情况也是重要内容之一。
“有的项目大,工地宿舍可以统一安排管理。有些项目较小,分包商就会在附近租民房给工人住。”佘静雅说,考虑到气温升高,职工生活用火用电安全问题,这些出租房是他们重点检查对象。公司规定,每个工人宿舍都必须配置空调。
此外,分包人员居住的出租房有没有安全隐患?浴室有没有热水?日常应用设施是不是完好?这些问题都被一一记录到检查组每周工作盘点里。
而对于项目上发现的问题,检查组不仅要求整改,还与项目部以及分包商一起讨论分析和反思,在管理上有无缺失。一砖一瓦,一点一滴,在检查组越查越细的过程中,工人们的“清凉账”越算越明白,“清凉权益”也进一步得到保障。
截至目前,该集团153个基层单位和项目均已开展防暑降温工作,覆盖3525名职工和3.4万名分包人员,累计投入121万元购买防暑降温药品及清凉饮品,开展“送清凉”活动613次,已有141个项目调整作息时间。
“目前,153个项目防暑降温及分包商生活区一体化管理检查已完成80%,其中国外项目利用视频等方式开展检查。”该集团工会副主席张良胜表示,工会将建立检查督导常态机制,开展定期检查。同时坚持强企惠民,加强分包商生活区一体化源头策划和过程管控,让关心关爱落实到每个工人身上。
上一篇:福建跨部门集成服务便利企业办事
下一篇:“桃三代”让水蜜桃走向更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