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随着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不断加强,各地工会应积极创新开拓,指导建设有弹性、有粘性、有韧性的“工会联合会”等;在服务供给上要“更精准”,真正做到青年职工“需要什么”,工会就高效“提供什么”;在资源整合上要“更智慧”,将工会服务嵌入城市经济血脉,实现多方共赢。
据8月4日《工人日报》报道,甘肃兰州市以青春思维破解组织覆盖难题,用创新服务赢得青年真心,推动楼宇商圈工会联合会“建起来”“链起来”“热起来”的实践探索,为基层工会工作注入澎湃新动能,给人深刻启示。
当城市楼宇如春笋拔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奔涌如潮,如何能让新建工会组织真正成为青年职工“心头好”的温暖家园?
首先,是“建”在青年聚集处,破解“城市丛林”的组织覆盖难题。兰州中海广场工会联合会敏锐抓住楼宇商圈这一青年就业“新高地”,以灵活方式“织网扎根”。从最初3家“中海系”企业,到短短半年吸纳同商圈、上下游、产业链58户企业近1100名会员,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打破了行业、企业、单位间的壁垒,以开放姿态拥抱“楼宇生态”。大力推广职工之家APP扫码入会,用指尖联通的便捷,让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和青年职工畅行无阻地“入会进家”。工会组织的根系深深扎进新业态的土壤,主动适应青年就业分散化、流动性的特点,将“组织覆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人心凝聚”。
其次,是“链”在需求关键点,探索“服务即链接,福利即平台”的新模式。当代青年职工想什么、需要什么,工会就研究什么、服务便指向哪里。上述报道中新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正源于其以青年思维精准洞察并对接青年需求——青年渴望“松弛感”,便精心设计“稚暖空间”“心愈空间”,让心理咨询师驻场、开发小程序线上倾听职工心声;青年期盼“健身自由”,于是健身器械设计为24小时智能开放;青年喜欢“头脑风暴”,共享书咖、智慧书角、拼单会议室等应运而生……“HI动工会”周二会员日,更是通过一张张小小的福利券,巧妙链接商户与职工,撬动消费活力十倍增长,使工会服务与城市楼宇的商圈经济共生共荣,将工会阵地转化为资源融通的枢纽。这种“触手可及”的服务矩阵,让青年职工有了更多获得感,对“进家入会”也有了更多认同感。
再有,是“热”在活力迸发时,激发青年从服务对象变为建会主角,点燃“共同成长”的奋斗引擎。真正的“热起来”,在于激活内生动力,引领青年与企业、城市同频成长。兰州市总工会整合市级产业和县区、街道、社区的四级工会资源力量,指导基层工会联合会在做好基础服务的基础上,鼓励青年职工创意筹划楼宇文化节,以运动联赛、艺术工坊、公益集市营造“潮嗨”氛围;量身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为外卖骑手、商户员工等搭建风采展示舞台。无论是通过“楼宇运动会”“创业故事汇”等促进不同企业间的协作,还是推行“需求—资源—服务”闭环机制实现“千人千面”精准服务,其内核都是将服务个体与赋能群体深度结合,将情感共鸣转化为奋斗共识。
当工会为青年搭建起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舞台,“家”的温暖自然能够凝聚起更多力量。随着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不断加强,各地工会应积极创新开拓,在楼宇、商圈、园区等青年聚集地,指导建设有弹性、有黏性、有韧性的“工会联合会”等;在服务供给上要“更精准”,以“青年语言”设计“解渴服务”,真正做到青年职工“需要什么”,工会就高效“提供什么”;在资源整合上要“更智慧”,借助市场力量和社会资源,将工会服务嵌入城市经济血脉,实现多方共赢;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一步涵养职业精神、爱国情怀,激发奋斗精神,让青年在“被看见”“被尊重”“被成就”中坚定人生信念,努力担当作为。
用青春视角审视问题,以创新思维破解难题,把服务做到青年心坎上,让每一个奋斗足迹都有工会守护,让每一份青春梦想都能绽放光华。如此,工会组织必能在时代浪潮中凝聚起亿万青年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谱写基层工会实践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