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喝水呛胃胀乏力 一家三口同患“怪病”
心身医学专家提醒:身体出现这些信号时需警惕焦虑障碍
马中锐为患者的“怪病”解惑。
困扰患者10年的怪病终于治好了!近日,温江居民李女士专程来到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向给她带来“新生”的心身医学科主任马中锐表示感谢。在此前的10年时间里,她曾被吞咽困难折磨,连喝奶茶、吃火锅都成奢望。
故事要从10年前那个普通的感冒说起。李女士吞下一粒胶囊时突然呛咳,从此埋下了恐惧的种子。起初只是偶尔吞咽不畅,后来发展到大口饮水都呛咳,严重时她甚至不敢靠近餐桌。她从此走向求医之路,“胃肠镜、鼻咽镜做了不下10次,报告单永远写着‘未见明显异常’”。李女士的求医笔记里,记满了各大医院的科室名称,消化科开的胃药吃了就好点,停药就反复;耳鼻喉科查不出问题,只能建议“放松心情”。躯体的痛苦渐渐蔓延到精神层面,失眠、多梦、惊醒成了常态,近半年更是连粥都难以下咽,体重骤降了10公斤。
前不久,她来到市五医院心身医学科,团队给出的诊断是:焦虑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原来是情绪在闹脾气?”当医生详解发病机制时,她突然红了眼眶,“终于有人告诉我,我患的不是‘假病’。”
马中锐团队开始为李女士启动综合治疗方案:药物调节神经递质、物理治疗改善脑功能、中医针灸疏通经络,再加上每周三次的心理治疗。住院两周后,奇迹悄然发生:李女士能顺畅喝下整杯水,早餐时甚至主动要了一个肉包子,“10年了,第一次尝到包子馅的香味!”
出院那天,李女士盯着丈夫眼底的青黑和父亲佝偻的背影,心里咯噔一下。丈夫常年失眠,总说头晕心慌,乏力胸闷却查不出任何器质性问题;父亲被胃胀、腹泻折磨多年,胃镜报告却始终显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于是,她将丈夫和父亲也带到了马中锐面前。在诊室里,马中锐解开了全家的困惑:焦虑障碍就像个“伪装大师”,能模仿心悸、胃痛、头晕等几十种躯体症状,却在检查单上不露痕迹。“当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错误地向身体发送疼痛信号,就像消防警报器出了故障,没火也一个劲响。”于是,丈夫和父亲也开始接受治疗……
马中锐提醒广大市民,当身体出现这些信号时需警惕焦虑障碍:心血管系统的心悸胸闷、呼吸系统的喉头堵塞感、消化系统的胃胀腹泻,以及颈肩僵硬、头痛头晕等。“这些症状反复出现却查不出病因,可能是情绪在呼救。”
张莹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邓晓洪 市五医院供图
上一篇:智慧赋能“免申即享”惠企政策
下一篇:“灵秀尖扎”迎来旅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