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刚刚过去的7月,暴雨连降,加上上游水库泄洪,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苏波盖乡防汛形势骤然严峻。当堤坝上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时,正在巡堤的王大法村村民高荣忍不住喊了出来:“小周,你回来啦!”
周建军和当地党员干部分析防汛形势。
村民口中的“小周”,是土默特右旗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周建军。三十多年前,他初到苏波盖乡,在这里工作生活了整整32年,是乡里人人熟悉的“老书记”。4年前,他因工作调动离开。如今,危急时刻,他仍是那个“放心不下乡亲们的小周”。
面对汛情,周建军主动请缨,回到了苏波盖乡,他顾不上吃饭,直奔堤坝。白天,他带着乡村干部蹚着泥水排查隐患,指挥堤坝加固;夜晚,守在防汛值班点,和大家一起分析水情;凌晨,又拿着手电筒巡视堤坝,查看水位。一次次排查巡视,他用行动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
周建军主动请缨上防汛战场。
在抢险的紧要关头,周建军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新村堤坝出现决口,他冒着暴雨冲向洪水最汹涌处,沙哑着嗓子指挥:“先打桩固基,沙袋跟着补!”打桩、装袋……在他调度下,抢险队伍忙而有序,短短数小时成功堵住了决口。洪水被拦截,村民们围拢过来,纷纷竖起大拇指:“还得是'小周'!”这声赞叹,正是对他“豁得出、顶得上”担当的最好肯定。
作为科班出身的水利人,周建军凭借专业素养和对乡情的熟悉,创新提出“分段防守+重点加固”的科学防汛方案。他带领乡村干部打点测量,精确计算加固高度。洪水过境时,苏波盖乡仅用12小时,就抢建起一道宽5米、高4米、长10公里的“防洪长城”,创造了防汛抢险的苏波盖速度。这道坚固的防线成功逼退洪水,保障了新村、石老丈、油房营村700余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周建军的带动下,苏波盖乡干群拧成一股绳,完成堤坝加固31.4公里,处置各类隐患300多个,安全快速转移群众744人……
周建军和村干部计算堤坝加固高度。
8月4日13时40分,当地气象台继续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6小时内苏波盖乡、美岱召镇等地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局部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风雨中,那个被乡亲们亲切唤作“小周”的身影,依然在堤坝上忙碌着。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蔡冬梅
通讯员:马媛
新闻编辑:杨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