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七月的湘西,山风裹着盛夏的燥热掠过青瓦木楼,却吹不散火焰土村孩子们眼里的期待——上海海事大学“沪湘关爱,心心湘西”实践队的到来,像一阵带着远方气息的风,给边城的夏天缀满了明亮的光。从7月15日到29日,15天的时光里,65张稚嫩的笑脸,成了队员们掌心最暖的温度,那些课堂上的专注、家访时的倾诉、运动会的呐喊、文艺汇演的歌声,织成了一段双向奔赴的温柔,让这个边城的夏天,注定难忘。
队员们揣着专业里的热忱,为孩子们搭起一座通往广阔世界的小桥。10余门特色课程像一串五彩的糖,甜了整个暑假:航海手工课上,碎零件、彩纸在小手里变成摇摇晃晃的航模,孩子们举着自己的“小船”追着问“能开到上海去吗”,眼里闪着对大海的向往;新中国海军装备发展史课上,当队员讲到舰艇劈波斩浪的故事,孩子们攥紧的小拳头里,攥着的是悄悄萌发的爱国心;急救课上,孩子们小手跟着大手学包扎,指尖触到纱布的瞬间,仿佛握住了保护自己与他人的勇气;折纸课永远飘着笑声,彩纸在指尖翻飞,折出的小船带着“要去远航”的涂鸦,折出的花朵藏着“送给老师”的小心思。队员们蹲在课桌旁,手把手教着折法,指尖相触的温度里,藏着耐心与温柔。
音乐课上跑调的歌声也格外动听,围棋盘上的黑白子教会他们思考,体育课上的汗水映着不服输的倔强,文学课里的故事打开想象,科学课上的小实验惊起一片欢呼——知识像溪流,在欢声笑语里悄悄淌进孩子们心里。
为了读懂那些没说出口的期盼,队员们踩着田埂走进一户户人家。昏黄的灯光下,听家长说起孩子的成长故事,看墙上贴着的歪扭奖状,那些细碎的倾听与回应,让关爱从教室延伸到灶台边、屋檐下,也让队员们真正触到孩子们对成长的渴望——原来他们眼里的光,不仅来自课堂,更来自对远方的好奇与对未来的期盼。
结营那天,运动会的哨声刚响,孩子们就像脱缰的小马冲了出去,羽毛球在空中划出彩虹,跳绳在脚下连成了环,汗水浸透的衣衫里,全是藏不住的活力。当写下想对上海的哥哥姐姐们说的话时,手里紧紧攥着的一张张信纸,说“老师你们可以不要走吗”,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形状。
15天的时光很短,但这份双向的温暖却很长,长到能照亮孩子们往后的路。队员们带着满身乡土气息离开时,心里装着的不仅是65张笑脸,更是对乡村教育最鲜活的理解。沪湘两地的牵挂,早已顺着沅水的流向,在火焰土村的泥土里,扎下了温柔的根。
原标题:《上海大学生赴湘西支教,点亮边城少年对未来的期盼》
栏目主编:王蔚 文字编辑:王柏玲
来源:作者:文汇报 赵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