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开集团总部办公地变成文化金融产业园;三眼井胡同68号院腾退空间内打造文化交流、艺术共融、多元融合的开放型文化公共空间“井空间”;天坛家具厂旧址将北京老城胡同概念引入建筑内部,让市民游客仿佛游走在城市街区……
8月4日,东城区举办“城市更新联盟点亮城市更新地图”活动,东城区一批2025年城市更新优秀项目亮相。近年来,东城区以居住环境改善促进生活品质提升,实施皇城景山、国子监、西总布等一批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4600余户居民通过退租改善居住条件,完善基础设施;通过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简易楼腾退改造,居民生活环境焕然一新;打造28 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成功入围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批全域推进先行试点区。
三眼井胡同里打造公共文化空间
东城区会同首开集团,首先推进院落相对集中、条件相对成熟的三眼井片区启动腾退及恢复性修建工作。景山三眼井片区启动区保护性修缮和恢复性修建项目位于三眼井胡同与景山东街交会处,以“探路径、攒经验、定标准”为目标的“三眼井启动区”在满足北京老城四合院规制要求基础上,通过合理统筹退租空间资源,率先探索核心区地下空间利用模式,整合为“产业、文化、共生”3大样板院落,成为商住办多功能一体化的业态复合型空间。
三眼井胡同68号院腾退空间内打造了文化交流、艺术共融、多元融合的开放型文化公共空间“井空间”,接待胡同打卡游客、服务街区入驻企业、丰富居民文化生活,营造消费新场景。此外,在区间胡同道路实施市政提升及胡同景观工程,打造“首开胡同美术馆”,延展北京胡同文化,塑造北京独有的胡同艺术公共空间。
首开首院文化金融产业园位于沙滩后街22号院,毗邻故宫和景山公园。原为首开集团总部办公地,随着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疏解,首开集团将总部迁出首都核心区,对园区进行更新改造,同时植入办公、商业、文化、配套服务等多业态,将传统的办公楼打造成融合性的产业园区。
首开首院文化金融产业园,市民在书社内挑选书籍。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园区中心有一株百年大槐树,是院子里的“老住户”了。树木是生命的象征,年轮记录着时光流淌,共同见证着大院的演变成长。树影斑驳,整个大院流光飞舞。以此为启发,形成了大树艺术中心“让时光自然流淌”的理念,打造大树灯光艺术景观区、阅读展览空间、私厨餐宴空间、艺术表演空间、赏景休憩露台五大核心。打造“岁月轮章”“海棠烙印”“曲水辑瑞”“琼苑聆香”等文化景观节点,通过IP化探索实践,形成“6+4+3+2”IP矩阵,囊括文化空间、私宴美食、阅读时光、咖啡甜品、艺术展览、文化沙龙、小酌露台、剧场表演、亮灯仪式等新业态,打造皇城景山街区的产业引擎和消费新地标。
首开首院文化金融产业园,园区中心有一株百年大槐树,见证着大院的演变成长。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天坛家具厂旧址变为潮流文化街区
潮东里-故宫以东项目位于东城区东四南大街32/36/38号,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前身为天坛家具厂旧址。更新项目保留原建筑75%的主体结构,对东四文化基因进行发掘梳理并活化利用,结合当代空间美学及老城区街巷肌理,将空间化繁为简,打通室内边界,彼此重构,通透连廊与中庭,串联人文酒店、商业街区、公共空间,形成“一轴三区”立体空间格局。将北京老城胡同概念引入建筑内部,让市民游客仿佛游走在城市街区。
潮东里-故宫以东项目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南大街32/36/38号。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项目通过对建筑空间及内容业态的创意设计规划,引入人文酒店、八仙艺术空间、三季人鸡尾酒吧、ISSUE.01咖啡、闹公馆法式甜点、京悠·手工汉堡等潮品牌,“轻改造、重运营、强共生”,建成全市首个“街区商业+主理人经济+城市旅居微度假”复合空间,让更多具有国际视野、优秀创造力和消费力的城市年轻人群参与并融入老城区的城市更新与当代国潮社区生活之中。
潮东里内设会客厅。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作为“新生代”产业空间,项目创新试水商业“共生系统”。建立“产权方+运营方+商户+居民”四方协同机制,成立由主理人品牌组成的商业自治会,建立主理人生态库,实现从单纯的空间租赁转向“价值共创伙伴关系”,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在园区引导下,入驻的主理人们制定《业态准入公约》,实现品牌调性统一与差异化互补。
潮东里京悠·手工汉堡潮品牌。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ISSUE.01咖啡和八仙艺术空间的主理人,同时也是一位独立艺术家和职业策展人。有几位游客来询问是否有甜点,主理人很自然地将他们引导至隔壁闹公馆法式甜点:“我们这边是咖啡,隔壁闹公馆有各式甜点,您可以看看,哪边舒适就到哪边坐。”两家店铺风格虽然不一致,但是经营品类互补,主理人经营理念互通,以服务为中心,为顾客营造一个轻松开放的消费氛围。
前门草厂腾空院落成为精品四合院酒店
前门草厂居住体验院落项目是天街集团利用前门草厂地区腾空院落全力打造的国内首家根植于当地居民、恢复性修建客房与当地居民院落交织的开放式精品四合院酒店,并委托怡和集团旗下“文华东方酒店管理集团”运营管理。
项目位于前门东区草厂片区,草厂三至十条胡同,占地面积 1.64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分为后勤、公区及客房三部分,共有客房42间。
该项目开创了“开放式”四合院精品酒店经营管理模式的先河。通过设计运营先行、精准施策、精细施工、公众参与共建共融等举措,探索实践了老城保护与现代发展的有机融合,提升了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树立了高质量发展的标杆。高端体验与老城历史文化完美融合,具备相当消费力的高净值客群纷至沓来,老胡同中生机盎然,呈现出一幅祥和融洽、欣欣向荣的美好街区生活画卷。
南馆公园项目位于东城区东直门内,总面积2.64万平方米,毗邻东直门-簋街商圈和俄罗斯大使馆,是全市首个零碳全龄友好无界开放的绿色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家的延伸。在南馆公园拆除围墙,成为无界公园后,更加自然地融入了街区,融入了居民生活。
除了儿童玩乐、老人休闲健身外,新引进的“绿房子”餐厅为更多的年轻人提供了交流、会客、放松身心的场所,成为一种新的消费场景和潮流。
同时,南馆公园优化与居民、社区、街道、驻园单位的议事沟通机制,与街道、社区及附近企业紧密合作,加强科普和生态文明宣教,让公园更加有温度、有意思,更能吸引人、留住人。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张磊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