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诈骗是一种新型的诈骗犯罪,骗子通过冒充市场监管人员、制作虚假申报入口等方式,诱导商户支付费用。来看吉林警方破获的年报诈骗案,这起案件导致5000多家商户被骗,涉案金额200多万元。
今年的6月5日、6月11日,吉林警方分两次“收网”,先后在吉林省的长春、吉林市、松原、四平捣毁13个年报诈骗窝点。
犯罪嫌疑人:做营业执照年检年报。
民警:你免费给办吗?
犯罪嫌疑人:收费。
民警:正常营业执照年检年报收费吗?
犯罪嫌疑人:不收费。
企业年报是指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送年度报告。年报通过网上填报即可完成,流程简单且不收取任何费用。但由于部分中小型商户对相关政策不了解,一些诈骗分子利用他们担心逾期受罚的心态,实施诈骗。
今年以来,吉林省市场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频繁接到举报,称有人通过电话诱导经营者申报年报,并利用虚构事实、话术施压等手段,每次收取300到500元费用。
吉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重案支队侵财大队大队长 付茗烨:金额虽然不太大,但是据我们目前对数据的梳理分析,被骗的商户,遍布全国25个省市,总共涉及5202家商户,涉及面非常广。
吉林省公安厅网安总队侦查赋能支队支队长 王永清:大量取证之后,我们针对被害人的样本经过分析,这伙人(不法分子)目前分布在省内,在长春、吉林(市)、四平、松原等地。
这些诈骗团伙中最长做了一年多,短的只有几个月。36岁的犯罪嫌疑人刘某入行较早,他在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的一栋破旧写字楼里注册了一家企业服务公司,实施诈骗。
诈骗犯罪嫌疑人 刘某:怎么让他(受害者)相信,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咱就是通过电话打得多,每天每个人打100多个,200来个电话,可能就有一些(经验)。
虽然刘某对诈骗行为轻描淡写,但公安机关在侦查中发现,该诈骗团伙配备了一系列足以以假乱真的诈骗工具,包括大量获取的企业经营者信息、经过反复打磨的诈骗话术脚本以及用于诱导受害者缴费的微信小程序。
犯罪嫌疑人 刘某:微信小程序就是找技术人员做的,抖音上就有,1000多、2000多都有,没啥差别,就是后期的服务好不好。话术是通过朋友(购买),“销售”做得好的,他们也会制作这个话术。通过天眼和企查查,天眼和企查查咱们办完会员之后,咱们就可以提取商家的信息。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副大队长 马泽:(诈骗人员)就说你这个工商户没有年检,知不知道,开始先期进行一个铺垫,教受害人怎么样去对个体工商户进行年审年报,后期一点点引导你,说(没)去年审年报,导致经营异常了。然后引导你去微信小程序,就跟你说选择移除经营异常,选完之后下边会出现一个支付的信息,支付300多元。犯罪嫌疑人瞄准的群体非常精准,都是那种小型企业,没有专业的财会,都是那种小型饭店或者五金日杂店。
诈骗团伙一般会通过网络上的企业信息查询平台专门搜集年报期限临近、逾期,或者存在经营异常的商户信息。但警方在调查中发现,也有不少被害人,并不存在以上两种情况。
被害人 李女士:说你们年报没有审批过,就收了这笔费用,就像罚款似的,一共是417.97元,我也是第一时间想着能不能是骗人,我重新又看一下,它这个(微信小程序)太真实了,尤其是金额还有零有整的。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副大队长 马泽:一环扣一环,让受害人误认为是政府工作人员,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其实就是一种暗示。
通过不断暗示,一步步降低被害人的警惕性,让其在半信半疑中掉入陷阱。民警发现,这些诈骗团伙都有着严密的组织架构。尽管话务员大多来自社会招聘,但在高收入的吸引之下,很多话务员苦练话术。在警方收缴的犯罪工具中,有些话务员还专门针对话术做了详细笔记。
长春市公安局二道区分局刑侦大队民警 姚帅:他们(诈骗团伙)特征是集团化,非常规律,每天早上8点半上班,中午午休一小时,晚上五点半下班。他们没有记账的会计,每次(交流)都通过微信群,业务员每“成单”一个,在微信群里直接报,对接老板,主要的犯罪嫌疑人点对点在微信群里发红包,业务提成。每天提成大概都能有个200多元,底薪3800元。
团伙分裂出多个新团伙 规模不断扩大
迷惑性很强的小程序,精心编制的话术,加上精准投放,这就使得年报诈骗团伙屡屡得手。利益面前,团伙内部会因分赃不均产生分歧。办案人员就发现,一些团伙内部因利益纠纷,又分裂出了多个新的团伙。
根据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的犯罪嫌疑人李某供述,她和丈夫孙某原本是刘某手下的话务员,做了十几天后因不满利益分配,决定自己单干。向刘某支付费用后,他们获得了话术脚本及微信小程序的购买渠道。
犯罪嫌疑人 刘某:给我拿了一万块钱,就是学习费用,告诉他小程序在哪买,自己去买去,开天眼(会员),其他的他都会。
据刘某交代,他公司的员工中,有多名话务员中途离开后“另起炉灶”,他从中赚取了不少“传授”诈骗工具和技能的费用。但同时,诈骗者的“同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犯罪嫌疑人 孙某:年检(诈骗)打到一定程度,电话就打不动了,做的人太多了。
眼看着诈骗的业务量上不来,孙某决定在增加话务员的基础上,购买外呼系统拨打电话。与之前刘某依靠手机电话卡拨打诈骗电话相比,外呼系统呼出量要大上十几倍,并且能够模拟全国各地的手机号段,大大拓宽了诈骗的覆盖面。
犯罪嫌疑人 孙某:先花一个五千元,正常买外呼系统程序。然后一个人五百,我买了十个卡位花了五千,算是花一万。一天呼出电话有几千个,电话费的话一天有2000块钱差不多。
舍得投入,让孙某诈骗窝点的成功率有了明显提升。此外,他在培训话务员时特意强调,打电话时语气要强硬一些。
犯罪嫌疑人 孙某:我会跟他(话务员)说啥呢,我说你打电话的时候正常沟通就行,不要太温柔,太温柔就打不了,如果你一直很客气跟(诈骗目标)打电话,人的正常反应就是不愿意听你说话。
话务员在诱导这名被害人缴费过程中,得知他此前就被同类的诈骗电话骗过200多元钱后,还假意提醒不要再次上当受骗。然而经过一番话术后,这名被害人又被骗走300多元钱。
企业的经营异常一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违反市场监管相关法律法规或未履行法定义务,被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那么,如果真的发生经营异常,他人能为企业代办移除经营异常吗?
犯罪嫌疑人 孙某:这不就是骗人吗。经营异常,得本人去政务大厅去移除才行,别人谁也帮你办不了。
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孙某和其妻子组建的诈骗窝点,共诈骗40余万元。然而在警方取证过程中,部分犯罪嫌疑人辩称没有明确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并且部分诈骗团伙对商户年报也给予了帮办,收费属于第三方代办的费用。
吉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重案支队侵财大队大队长 付茗烨:这些犯罪分子也通过这种手段模糊公安机关视线,一些基层公安机关接到报案,一个是金额小,另外一看这手段真正代办了,真正去给年报了,(诈骗人员)以代办的角度说你也定不上(诈骗),这也是他们规避咱们公安机关打击的手段。
公安机关法制部门联合检察机关综合研判认为,尽管部分诈骗人员的犯罪行为表面特征不够典型,但其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诱导被害人处置财产,且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直接故意,认为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目前,13个年报诈骗团伙的主犯均被依法逮捕,整个案件涉案人员多达105人。
顺藤摸瓜 打掉“灰产”犯罪链条
类似年报诈骗这样的非接触型网络犯罪,又被称为“黑灰产”犯罪,其中“黑产”直接触犯法律,如电信网络诈骗等。而“灰产”则是为“黑产”提供技术或服务支持。在这起案件中,警方在明确假年报团伙涉嫌诈骗罪后,进一步顺藤摸瓜,成功打掉了为诈骗活动制作、销售小程序的“灰产”链条。
吉林省公安厅网安总队侦查赋能支队支队长 王永清:企业信息的认证,支付都在小程序上。在(话务员)打电话之后,其他动作都在小程序上完成,小程序是整个诈骗的核心环节。在咸鱼、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我们进行了专门检索,发现这类小程序已经大量开始贩卖了。
针对微信小程序的制作和销售,办案人员继续展开深挖,锁定多名微信小程序制作者的身份信息和活动轨迹。其中远在山东济南的微信小程序制作者王某,为松原市的年报诈骗团伙连续制作了多个小程序。
26岁的王某,在济南市一家网络公司做软件开发,为能在业余时间赚取外快,他在咸鱼上发布承接定制微信小程序的广告。不久,就有吉林松原的人联系他,要制作所谓的年报申报小程序,并要求通过该微信小程序能够与网络上常用的几个企业信息查询平台连通。
犯罪嫌疑人 王某:小程序通过输入企业名称,能对接查询接口,就是企业查询平台,类似天眼查、企查查这种平台,这是天眼查它们开放的一个接口,专门用来搜索用的,搜索企业信息用的,经营异常或者正常状态、存续状态都是可以查到的。这样可能会让“客户”觉得更信任这个平台,觉得这是合规的。
从2024年8月至2025年6月间,王某先后为十多个年报骗窝点制作微信小程序,从中赚取一万余元制作费。中间由于部分被害人投诉,有多个微信小程序被微信封掉,王某又在诈骗人员提供不同营业执照的情况下,多次为其重新注册、开发新的微信小程序。
吉林省松原市公安局宁江一分局刑警大队反诈中心 潘世玉:几乎就是一天一封,甚至一天两封,我们也在犯罪窝点找到了十多张营业执照,不停在换,不停继续用。(犯罪嫌疑人)兄弟、家里人都有营业执照,就是为了干这个年报年审诈骗。
王某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吉林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吉林警方正在针对年报诈骗的犯罪链条继续深挖,将打击“黑灰产”非法产业链纳入到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行动中,通过精准溯源打击源头犯罪,为民营经济合法权益筑牢法治保障防线。
来源:彩练新闻
下一篇:电影《731》发布血证版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