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培莲)日前,第九届全国高校学生考古论坛在长春举行,为期两天。
本届论坛由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中国考古学会考古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吸引了来自全国57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220多位师生参与。
开幕式现场。吉林大学供图据了解,本届论坛共收到207篇投稿论文,经评审遴选,共有146篇论文入围并参会展示。论坛首次开设本、硕、博3个赛道,分6个分论坛,并开设了全国高校考古教师沙龙。参会人员围绕“文化演进与文明互鉴”“边疆考古与华夏文明”“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三大主题,进行分享和探讨,旨在为全国高校考古学科的师生们提供一个开拓学术视野、促进学术交流的平台。
在开幕式上,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院长、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段天璟表示,考古学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承担着探寻文明根脉、阐释文明特质、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任务。
开幕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以《何以文明?何以中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要成果》为题作论坛主旨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关键脉络。主旨报告结束后,吉林大学校长张希为王巍颁发“鼎新讲座纪念牌”。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