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高水平对外开放,离不开法律服务与法治保障。记者近日从北京市司法局了解到,近年来,北京持续打造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动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其中,北京公证行业自2020年以来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公证服务40余万件,为企业、个人办理涉外公证事项110余万件,出具的涉外公证书发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范围辐射“一带一路”沿线90%以上的国家。
协助打击假冒法国葡萄酒和烈酒侵权
不久前,北京市司法局收到一封来自法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的感谢信。信中对北京市海诚公证处成立专项工作组,协助打击假冒法国葡萄酒和烈酒侵权问题予以高度赞扬,并称干邑产区、波尔多产区以及香槟产区等都从中受益。
这封感谢信的背后是北京市海诚公证处在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上8年的坚守。一年两届的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有中国食品行业“晴雨表”之称。从2017年起,海诚公证处接受知识产权保护公证申请,先后参加8届成都春季糖酒会,组织包括公证员、助理、法律专家在内的专项组。在展会现场,公证人员与展会管理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及知识产权保护部门紧密合作,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全面记录参会的个别企业被投诉侵犯知识产权的事实,通过专业的保全证据公证服务,有效打击侵权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为企业营造更加健康、有序的经营环境。
这是北京公证行业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涉外法律服务的生动实践。在更广泛的涉外服务领域,凭借法定的证据效力和强制执行效力,北京公证行业为各类民商事活动主体、企业和个人办理出入境所必需的派遣函、身份、学历、职称、工作经历等公证,是我国企业和个人“走出去”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企业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跨境投资融资、经贸合作交流、对外劳务派遣等方面更是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公证法律服务。
扫除因名称雷同导致的贸易壁垒
一家央企下属进出口公司负责我国在伊拉克大型项目中的部分工作,是整个项目进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该公司准备好全部企业材料并进行认证后向伊拉克进行备案时,当地的法务人员却发现,该公司的英文名称与伊拉克贸易黑名单中一家公司的英文名称完全一致,这很可能导致进出口公司不符合在伊拉克进行贸易的条件,一旦被拒,整个项目的进展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情况危急,进出口公司向北京市长安公证处寻求帮助。公证员综合研判后,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浏览、下载黑名单公司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报告》,与进出口公司进行对比,从公司名称、股东、注册地址等信息的差异来向伊拉克相关部门证明两家公司的区别,并办理证据保全公证。
公证处以最快速度为企业出具了中文和阿拉伯语的双语公证书,并代办外交部和使馆的双认证。最终,公证程序扫除了因名称雷同导致的贸易壁垒,进出口公司成功备案,项目得以顺利推进。这一典型案例也体现出公证在跨国贸易合规、法律风险防范、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等多个维度发挥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北京市司法局充分发挥涉外公证在对外经贸合作中的法律“通行证”作用,努力将北京公证打造成涉外法律服务的“金名片”。北京市司法局公证工作处副处长杨宇浩介绍,公证的公信力受政治变动、经济差别、文化差异的影响很小,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公民、企业和政府进行法律层面沟通的最佳途径,公证作为一项非诉讼手段,能够有效预防经济纠纷和社会矛盾的产生,在国家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