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罗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突破创新,乙肝已从‘不可治愈’转为‘功能性治愈’,但公众认知仍需提升。”近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开展的“世界肝炎日”义诊上,该医院感染科主任林炳亮教授强调,主动接种疫苗、定期检测、消除歧视,才能让“没有肝炎的未来”早日实现。
医护人员现场为群众免费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快速筛查。罗政/摄7年来,中国慢乙肝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400家医院,截至2025年5月底,累计筛选慢乙肝患者43349例,有效入组33466例,治愈病例数达10240例。“这一数字不仅远超预设的8848例‘珠峰目标’,更创造了全球乙肝治疗领域的标志性成就。”林炳亮介绍,该项目将慢乙肝临床治愈率从既往的3%-7%提高至30%以上。
乙型肝炎的流行仍然是我国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早筛、早诊、早治是阻断肝炎的关键。林炳亮提到,由于2002年以后出生的新生儿基本都接种过乙肝疫苗,而此前出生的人群未必进行过接种。林炳亮呼吁,2002年前出生的人群,23岁以上的人群,一生中最少做一次乙肝筛查,一旦发现阳性,就要尽早进行评估、诊断、治疗,以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此外,育龄期妇女在备孕前进行一次乙肝病毒检测,以便及早介入、进行乙肝病毒的母婴阻断。第三个需要筛查乙肝病毒的重点人群是抵抗力较差、有基础病的群体,如糖尿病病人、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等。
义诊活动现场。甄晓洲/摄病毒性肝炎作为全球公共卫生挑战,早期症状隐匿但危害深远,许多肝病患者确诊时已错过最佳干预期。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消除肝炎危害行动,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牵头开展乙肝感染者家属保护项目,通过诊断治疗新病人、为易感者补种疫苗、早期诊治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以提高诊断率、治疗率、保护率并降低病死率。
当前,中山三院感染科设立了“乙肝筛查防治门诊”,通过对公众、乙肝感染者家属进行宣教、筛查、预防、规范诊疗和管理等,面向全民普及乙肝防治认知,控制乙型肝炎传播。
近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将启动“慢性乙型肝炎全周期管理”项目,从“早发现,勤盯着”“科学治,坚持好”“全程管理,省心高效”等方面入手,通过“主动防病”替代“等病了再治”,以“终身健康管理”升级“临时看病”,为慢乙肝患者的肝脏筑起“终身保险”。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