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戴云
“你的饮用水呢?”
“饮用水呢?”
“饮用水!?”
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第二十一组的专家站在一煤矿井下避难硐室,连续三次追问,相关负责人才终于回答——“没放!”
这是日前发生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潘家庄镇兴隆煤矿的一幕。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潘家庄镇兴隆煤矿唯一一处永久避难硐室。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摄近日,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第二十一组赴贵州开展明查暗访。结合该省近期安全生产形势和事故情况,确定贵阳市、黔西南州、铜仁市为重点检查地市。
黔西南州,地处滇桂黔三省区接合部。境内已发现矿藏41种,占贵州省发现矿种的一半。
在《2025年黔西南州政府工作报告》中,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2025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里提到——建成投产煤矿3处以上,新增产能180万吨/年,调度原煤产量1850万吨以上。
位于群山之中的黔西南州兴仁市潘家庄镇兴隆煤矿,隶属于贵州图南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为地方国有独资企业。
2024年5月27日,贵州图南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江煤贵州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煤矿整体托管合同,确定其为兴隆煤矿托管单位,并于当年12月26日重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2024年12月27日至2027年12月26日),煤矿核定生产能力60万吨/年,可采煤层7层(分别为1号、3号、4号、15号、17号、20号、21号煤层,属于无烟煤),现开采1、3号煤层。
考核巡查组冒雨来到兴隆煤矿,并在矿区内部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徒步检查。
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第二十一组的专家在兴隆煤矿永久避难硐室检查。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摄在幽暗的副斜井与M1皮带巷中部,找到了该矿唯一一处永久避难硐室。
永久避难硐室系矿山应急避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按照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相关规定,永久避难硐室应按额定避险人数配备饮用水、自救器、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及急救箱、照明设施、工具箱、灭火器等辅助设施。
那么,兴隆煤矿这个永久避难硐室情况如何呢?
该矿有关负责人提供的介绍材料称——永久避难硐室内有安全防护系统、供氧系统、动力保障系统、室内照明、压风供水自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生存保障系统等系统,在发生灾变时能满足井下避灾需求。
实际情况又如何呢?封面新闻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考核巡查组专家至少问了三遍有没有饮用水,最终才得到答案——“没放!”而在追问急救装置在哪里时,相关负责人经人提醒才来到装着担架等设备的铁柜前。
“没有饮用水,甚至隔绝式自救器的数量也不够。”专家告诉记者。
据了解,隔绝式自救器,主要在煤矿或普通大气压的作业环境中发生有毒有害气体突出及缺氧窒息性灾害时使用,被称作“救命设备”。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条例》明确——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贯彻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面对现场发现的问题,考核巡查组多次严厉提醒——该有的东西,一定要配齐!
上一篇: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