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信用领域大事记
创始人
2025-08-04 12:15:13
0

新华信用北京8月4日电(分析师 韩校) 2025年7月,信用领域发生了哪些大事?新华信用(www.credit100.com)进行了梳理和盘点。

1、2024年“诚信之星”发布

7月初,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2024年“诚信之星”。此次共发布10个获得“诚信之星”称号的个人及单位,他们坚定守护诚信理念,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以诚立身、诚信为本的时代风貌和崇高精神。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为“诚信之星”颁发了证书和奖杯。

2、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信用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

7月4日,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信用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创新信用技术·优化数字生态”为主题,围绕信用与数字经济融合的实践路径、技术创新与生态构建等话题展开讨论,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国家、北京市和有关省市信用主管部门领导,信用管理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世界知名征信机构和500强企业、国内信用服务机构、科研院校和社会团体代表等300余人出席论坛。

3、国务院食安委: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

7月7日,国务院食安委发布《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明确了举报内容和举报途径,报告内容涵盖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食品安全管理问题。按照部署,2025年12月底前,重点领域及较大生产经营单位将率先建立实施该机制;2026年12月底前,机制将覆盖至其他食用农产品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口食品进口商及代理人、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等。

4、商务部等九部门:《2025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

7月7日,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提出支持农村劳动力在家政领域就业,开展生活服务招聘季活动,指导各地工会开展“工会帮就业行动”,推动家政进社区,持续开展家政劳务对接行动;提升农村劳动力在家政领域就业能力,推进家政服务员技能升级,加快家政职业教育发展,深化家政服务业产教融合,完善家政服务标准体系;完善农村劳动力在家政领域就业保障,加强住房保障,为进城家政服务员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尽快融入当地社会创造有利条件,强化社会保障;做好农村劳动力在家政领域创业就业服务,支持家政等专业高校毕业生、进城家政服务员及妇女等群体就业创业,增强家政从业人员职业荣誉感、归属感,加强税费政策宣传培训,促进家政服务企业享受政策红利。

5、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联合部署2025年度检验检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

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公安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海关总署、国家药监局印发《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检验检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强化检验检测活动监管,规范检验检测市场秩序,提升行业公信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文件明确,2025年度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计划检查100家机构,包括80家获市场监管总局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含20家国家质检中心)和20家获省级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

6、中央网信办:“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7月15日,中央网信办公布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将进一步拓展治理深度和范围,持续深入整治网上危害和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问题乱象,严厉打击涉嫌针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本次专项行动将聚焦各类新情况新表现,整治实施网络侵害行为、隐蔽传播违法不良信息、诱导参与线下危险活动、利用未成年人形象牟利等四方面问题。

7、商务部:《商务部等10部门关于复制推广新一批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经验的通知》

7月23日,商务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商务部等10部门关于复制推广新一批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经验的通知》。在数字领域,总结推广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创新“来数加工”模式、建立粤港澳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创新数据托管服务模式等4条经验。在金融、文旅等领域,总结推广优化商业价值评价标准用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打造多跨协同文旅市场治理体系等2条经验。在知识产权、劳动仲裁等领域,总结推广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全流程在线解决机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港澳全流程参调参审机制等2条经验。

8、市场监管总局:支持引导电商平台开展信用修复服务

7月23日,市场监管总局支持引导电商平台采取多种形式为平台内商家提供信用修复服务,针对经营异常商家,市场监管总局引导相关电商平台采取站内信、邮件等形式,点对点发送提示信息,提醒失信商家及时修复受损信用。同时,鼓励电商平台在门户网站首页增加信用修复通道,提供信用修复指南,引导商家开展信用修复。

9、中国人民银行等两部门:《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7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要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金融资源投入。一是增强粮食安全金融保障,二是持续巩固拓展金融帮扶成果,三是深化乡村富民产业金融服务,四是提升乡村建设金融服务水平,五是强化金融赋能乡村治理质效,增强“农文旅”深度融合金融服务供给,用好信贷市场服务平台,赋能数字乡村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水平。

10、国新办发布会:“十四五”时期深化医保改革的信用贡献

7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表示,为了减轻人民群众疾病医疗负担,营造良好的医疗保障环境,过去五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净化医疗医药行业生态。一是规范“医药企业”。国家医保局建立了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由省级医药集中采购部门根据法院判决或者行政处置对企业开展信用评价、分级处置,打击不正当竞争。二是规范“两定机构”。通过基金监管系列举措,推动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规范医保基金的使用行为,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国家医保局建设了医保智能监管系统,将医保基金监管关口前移,做到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三是规范“医务人员”。 国家医保局建立了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做到医保基金监管精准到人,极大提高了监管的精准性和震慑力。

11、文旅部: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

7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2025—2026年)的通知》,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批试点地区,建立完善多项信用体系建设配套制度,培育一批诚信企业,发展一批信用经济试点地区,发挥信用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价值与作用,激发行政部门、市场主体、社会机构等各方参与信用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文化和旅游市场新型监管机制,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12、最高法:发布严格区分失信、失能被执行人强化信用修复典型案例

7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9个严格区分失信、失能被执行人强化信用修复典型案例,指导各地人民法院严格规范公正适用失信惩戒制度,把信用惩戒聚焦到对少数规避执行、逃避执行、抗拒执行行为上来,实现依法履职与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相统一。最高法表示,要严格区分“失信”与“失能”,对于未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充分考量其是否具有失能的情形,避免将“失能”但无“失信”行为的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有以下特点:一、严格区分“失信”与“失能”;二、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失能”人员纾困解绑;三、坚决惩治恶意失信行为。

13、最高检:发布检察机关助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关情况

7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机关助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关情况。检察机关在履行行政检察职责中,对地方涉企信用惩戒适用中存在的执法司法不规范问题进行监督,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办理社会信用领域行政检察监督案件1366件,其中,办理行政机关信用惩戒不当案件557件、失信违约案件260件,办理法院信用惩戒措施不当案件549件,帮助涉案企业及时修复信用,推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14、市场监管总局:上半年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为161.61

7月28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为161.61,企业信用水平整体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信用指数排名前五的省份为安徽、陕西、北京、浙江、江苏。信用指数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金融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教育,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建筑业。

15、国新办发布会:“十四五”时期税收改革与发展有关情况

7月2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介绍,税务部门持续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监管,自2021年以来,已依法查处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件360余起,查补及追缴税款超30亿元。王道树指出,在严厉查处违法行为方面,税务部门近年来会同公安、人民银行等八部门,健全了一体化打击涉税违法犯罪的工作机制。特别是在“十四五”期间,税务部门紧盯三类重点:重点人员、团伙犯罪、骗享优惠。

在促进守法方面,王道树表示:“我们注重通过精准宣传辅导,帮助经营主体了解国家税收政策,也通过曝光违法案件,以案示警促进依法经营。”相关努力成效显著,全国纳税信用年度评价结果显示,2024年的A级纳税人超过375万户,比2020年增加了近100万户。

针对这些A级诚信纳税人,已有29个部门出台联合激励措施。例如,通过“银税互动”机制,金融监管部门及商业银行在“十四五”期间累计为3621万户次诚信纳税人发放信用贷款11.3万亿元,有效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此外,税务总局也积极引导失信主体主动纠错,其间累计有3362户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在自我改正后实现信用修复,另有11.5万户“黑名单”企业在达到合规条件后被移出“黑名单”。

在规范执法方面,国家税务总局已健全动态“信用+风险”的监管体系,推进精确执法、精准监管,力求将大部分中低涉税风险在申报前或申报中化解,以减少对企业的非必要打扰。

16、市场监管总局通报5起典型案例

7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举行食品安全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了5起典型案例。分别是冷冻虾仁超限量添加磷酸盐等水分保持剂、压片糖果非法添加利尿剂“布噻嗪”成分、啤酒非法添加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冰乙酸勾兑配制假冒食醋、馄饨水饺非法使用硼砂。这5起案件暴露了部分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食品安全责任缺失,为牟取不法利益不择手段,甚至突破道德底线坑害消费者。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加大执法力度,综合应用联合执法、信用惩戒、行刑衔接等手段,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在此提醒广大食品生产经营者守法诚信,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监督,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建研设计涨0.35%,成交额4... 8月4日,建研设计涨0.35%,成交额4099.04万元,换手率3.36%,总市值19.26亿元。异...
肯特催化涨0.73%,成交额5... 8月4日,肯特催化涨0.73%,成交额5084.95万元,换手率5.74%,总市值36.34亿元。异...
成都华微涨1.46%,成交额8... 8月4日,成都华微涨1.46%,成交额8027.88万元,换手率1.14%,总市值207.93亿元。...
华阳智能涨1.59%,成交额4... 8月4日,华阳智能涨1.59%,成交额4302.04万元,换手率4.31%,总市值24.85亿元。异...
健友股份(603707.SH)... 格隆汇8月4日丨健友股份(603707.SH)公布,截至2025年7月31日,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