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 “全国一盘棋”推进碳达峰
创始人
2025-08-04 11:07:16
0

(来源:科创中国)

7月24日,中国省级双碳指数2022—2024年度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中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展现出强大韧性,中东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但也面临风光电力消纳压力增加、累积生态环境影响有待重视、高耗能产业亟待脱碳等挑战。

  为客观反映我国省区市的“双碳”进展态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修订了中国省级双碳指数(PCNI)评价体系,根据该体系对除西藏自治区外的全国30个省区市进行评价,并对重点省份开展行动路径研究。

  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在其中两个年度的评价中稳居榜首,上海、天津在2023—2024年度评价中表现突出。东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但绿色制造产业有待向上游延伸。包括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在内的“新三样”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部分东部省市发展表现尤为突出——江苏在光伏、动力电池等领域快速发展,其中太阳能电池全国占比达32%。山东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产业方面有显著发展。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各区域体现出不同的发展侧重与特色:京津冀在温室气体排放管控和政策与机制创新方面成效显著,长三角在区域协同水平方面更具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更高的能源低碳化水平和产业转型优势。

  基于评价结果,课题组建议,要“全国一盘棋”推进碳达峰,坚持目标导向,落实碳排放“双控”及地方碳排放目标评价考核要求等;各地应基于自身发展阶段和经济社会资源禀赋状况,找准定位,结合“十五五”规划,将减排任务向地市分解,并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制定分行业碳达峰路线图。

  针对能源转型、产业脱碳和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课题组建议,各地构建多层次、多形态的新能源供应体系。其中,中东部通过分布式能源提升本地供应韧性,探索构建“虚拟电厂”,聚合中东部可调负荷资源;西部推动形成“本地自平衡+跨区互补”的双重保障机制;鼓励和支持有降碳刚需的出口外向型企业,利用周边新能源资源,探索开展存量负荷绿电直联等。

  课题组还建议,探索跨省能源输送的碳排放责任共担机制,是实现区域协同降碳的关键。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低碳化深度融合,以数字技术赋能产业绿色转型,推动构建包括治理机制建设、企业温室气体信息披露、产品碳足迹核算与报告等在内的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李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贵阳市云岩区市场监管局开展流动...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自农村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贵阳市云岩区市场监管局立足辖区农村实际,结合村民赶...
延庆区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延庆区发布暴雨红色预警预计今日午后开始,延庆区将出现强降雨天气,最强降雨集中在4...
首家新三板公司微传播全力转型区... (来源:蚌埠新闻网)转自:蚌埠新闻网新三板公司微传播的一则减持公告,透露出其不寻常的战略动向。公告明...
安徽省药监局召开2025年上半...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近日,安徽省药监局召开了2025年上半年药品生产...
城市副中心打造就业友好之城   本报讯(记者陈强)每年开展招聘活动300场以上,发布岗位10000个以上;为科技创新领域人才和博...